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10:21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生物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



脂质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

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 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 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多肽 多肽链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三 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 核酸的分类

RNA(核糖核酸)

DNA与RNA组成成分比较(见附表)

二、核酸的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意义(两端、中间)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气温特征(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①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3.昼长;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 大气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2. 日照时数: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3. 纬度(即太阳高度);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 因为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
①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地区小,高纬地区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即阴天小于晴天;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
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 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 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 下垫面: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4. 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 赤道(南北纬10º之间)多雨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雨量充沛;
2. 副热带(南北回归线附近至南北纬30º之间)少雨带:
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及台风影响,降水较多;
3. 温带(南北纬40°至60°之间)多雨带:以亚欧大陆为例
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东岸,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4. 极地少雨带:两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影响,全年降水少;
注意,除上述地区外,还有: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 下垫面: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
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分析某地的气温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去加以分析;
例如:该地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南北纬30°之间),则终年高温;
该地处于亚热带地区(30°至40°之间),则冬温夏热;
该地处于温带地区(40°至60°之间),则大陆内部和东部冬冷夏热,大陆西部冬温夏凉;
该地处于亚寒带地区(60°至70°之间),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该地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70°至90°之间),则终年严寒;
☆分析某地的降水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从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去加以分析;
例如: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有何不同?
前者比后者雨季更长,年降水量更多;
☆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从气温、降水以及气温与降水的季节组合状况去描述;
可先判断该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然后再去分析气候特征,因此要记住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凉,终年比较湿润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分析某地的气温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温的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去加以分析;
例如:该地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南北纬30°之间),则终年高温;
该地处于亚热带地区(30°至40°之间),则冬温夏热;
该地处于温带地区(40°至60°之间),则大陆内部和东部冬冷夏热,大陆西部冬温夏凉;
该地处于亚寒带地区(60°至70°之间),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该地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70°至90°之间),则终年严寒;
☆分析某地的降水特征
根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从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去加以分析;
例如: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
又如: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有何不同?
前者比后者雨季更长,年降水量更多;
☆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从气温、降水以及气温与降水的季节组合状况去描述;
可先判断该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然后再去分析气候特征,因此要记住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
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凉,终年比较湿润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方法
1. 判断南北半球:看最冷月均温出现在7、8月份还是1、2月份?
最冷月均温出现在7、8月,则位于北半球,7、8月为夏季,1、2月为冬季;
最冷月均温出现在1、2月,则位于南半球,1、2月为夏季,7、8月为冬季;
2. 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15℃热带气候(4种)
最冷月气温0℃~15℃亚热带气候(季风或地中海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15℃~0℃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根据降水季节变化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400~800mm)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50mm)
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250mm)
☆气候类型特例(非地带性现象)
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2.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 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
5.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各大洲地形特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亚洲: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
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纬度的对称分布及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欧洲: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并由西向东大陆性逐渐增强;
北美洲: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
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
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
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冰雪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河流功能(即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成受河流影响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又如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
河流功能:供水;水运;军事防卫;旅游;
沿河设城的区位类型有:①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便于货物转运),如赣州市;
②位于河流交汇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如武汉市;
③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宽广),如上海市;
④位于过河点位置(渡口),如伦敦;
☆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分析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以雨水(降水)补给为主的;
河流水文特征:①流量大小:受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影响,年降水量大则流量大;
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③汛期及长短:受流域内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
④含沙量大小:受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以及地形条件影响;
⑤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最冷月平均温在0℃以下则河流有结冰期;
⑥水能:受落差大小和流量大小的影响;
河流水系特征: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落差大(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
二是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又如:三峡地区水能丰富其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河流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
二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河套地区)和下游河段(山东河段);
☆河流流域面积及其影响因素
流域面积亦称受水面积或集水面积,是指某流域(干流和支流)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降落在流域面积上的降水都沿着地面斜坡汇入河道,经流域出口断面流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然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地区,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的地区,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也越丰富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①修水库(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径流);
②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调蓄洪水);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①加固大堤;
②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便于航运和泄洪);
此外,还可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以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的排放以减轻河水污染;
☆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
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外力作用的影响和分布
1. 流水作用: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河谷(峡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千沟万壑;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②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江心洲;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堵塞河道、洪涝灾害加剧;
2. 风力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蘑菇、裸岩荒漠;
②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有沙垄、沙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盐碱化;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雪线:山地终年积雪的最低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即热量(阳坡雪线高,北半球南坡是阳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1. 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 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还有些发不下了,可以看我文库整理的文集,希望能给你带来点帮助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期末重点复习大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政治,生物,历史的期中,期末卷子 求八年级下册,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地理,历史,生物期末卷 谁又七年级下期末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的试题,要有答案的 求七年级上册历史、地理、生物和政治期末测试题(最新版的)!急啊~~~ 七年级下册期末 地理、历史、生物复习重点地理 湘教版的历史 川教版的生物 人教版的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全书的归纳与总结初中七年级上册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全书重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历史地理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地理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1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七年级下册语文、英语、数学、地理、生物、政治、历史期末试卷 青岛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暑假园地答案!(历史、地理、生物、政治) 七年级下册的数学 英语 地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鲁教版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册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的人教版期中复习提纲 急求啊 谢啦 七年级下册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复习提纲 有一科的都来 初二下册生物、七年级下政治、八年级下地理、七年级下历史的单元测试题和期末测试题一定要快!发到我邮箱吧1034471080@qq.com 七年级下册地理 生物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英语、数学、语文、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八科的期末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都要!最好能附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