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奥古斯丁美的本体论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09:56
试论述奥古斯丁美的本体论思想

试论述奥古斯丁美的本体论思想
试论述奥古斯丁美的本体论思想

试论述奥古斯丁美的本体论思想
奥古斯丁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在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他的神学曾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中居于最高权威的地位,他被教会奉为”圣人”.
奥古斯丁生活在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过度的转折时期.他目睹了罗马帝国的分裂、衰落和异族的入侵,经历了基督教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奥古斯丁的著作是使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又通过奥古斯丁影响着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他的有关拯救、性、原罪以及许多其他观点都产生过相应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天主教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那以及新教徒领袖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受过他的强烈影响.(1)
一上帝的神性
1神秘的三位一体性
奥古斯丁始终关注的主题是上帝和人.他的神学理论积极主张“三一论”,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上帝只有一个,但他同时具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个位格虽然各自有其独立性,但它们却是同一本体的三个不同方面,而不是互相分离的三个神.他说:“既非三个神,也非三个善,而是个至善全能的上帝,即三位一体自身”(奥古斯丁《三一论》第8章)(2).而他的解释目的也就是将耶稣神秘化.
而“反三一论”者,如阿利乌派的学说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略低于圣父的神.这样看来奥古斯丁所主张的是耶稣与圣父是平等的,基督就是神本身,凡人是无法达到神的地位,他的主张也体现了神秘化倾向;而阿利乌等“反三一”学派则把耶稣置设于比圣父略低级的地位,而耶稣本身是凡人中的圣贤,通过超凡的能力是可以达到一个极高的地位上去,这种现实化倾向的说法也是反动统治所疑忌的,因而对于当时的统治阶级来说他们更愿意将耶稣神秘化而附承奥古斯丁“三位一体”的学说.
2永恒的实在性
奥古斯丁早期的思想深受柏拉图主义的影响.那时,他并不认为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信仰有什么冲突.柏拉图主义的著作帮助他认识到,神是非物质性的,没有形体的.他甚至认为,它们为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永恒之道提供了证据.
正象柏拉图主义所主张的那样,奥古斯丁认为,最终的实在无论有什么样的性质,这种性质一定是不变的,永恒的.柏拉图说,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象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象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那样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实在就是理念.而理念并不是局限于苏格拉底的道德领域,也不单纯是思想领域的东西,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奥古斯丁也正是受到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而上帝的神性正是最终的实在,他断言上帝作为最终的实在一定是圆满的,所以没有理由要他变化.一个圆满的东西发生变化,就会成为不圆满的.
3绝对的创造性
柏拉图认为真正实在的世界是理念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这也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拉图在论述理念与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关系)时阐释了“摹仿说”,认为理念是原型,个别事物只是摹仿原型而产生出来的,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是分有理念世界的结果.而事物如何分有它们的理念柏拉图也柏拉图并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他只是说:“一件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出现在它上面,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是怎么样出现、怎么样分有的.我对出现或分有的方式不作肯定,只是坚持一点: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柏拉图《斐多篇》)(3)而奥古斯丁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运用基督教的教义“创世纪”来论述了创造者和被创造物之间的关系.他与柏拉图的差异是,认为上帝是最终的实在,而最终的实在不能运用已经存在的质料去创造世界,如果利用既有的质料去创世的话,那么这种质料的性质就是对上帝的一种限制,泯除了上帝是最终实在的本质.因此上帝的创造性是绝对的,不能与凡人的创造力混淆.上帝是从虚无中创造世界,而人的创造力只是重新安排现存的材料,上帝的创造力是深奥莫测的.人的心灵不能理解上帝的这种创造力,这是正常的,有限的人是不可能领悟无限的上帝,所以我们只能对之采取信仰的态度.(《上帝之城》)(4)
二 人性的恶
1上帝的善
奥古斯丁把人性的问题与罪的问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在基督教的有关人性学说方面的功绩在于把圣经中的有关观点、柏拉图的哲学和他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表述.柏拉图的理念根本的标志就是永恒不变的、同一的,这也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理念除了作为原型为事物所分有外,柏拉图还提出,理念同样也是具体事物所要追求的目的.把柏拉图的理念理解为最终的善的话,具体事物即是以此为最终的目的,但由于理念的善是无限永恒的,因此相对的,流逝的具体事物总是不可能达到.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关于善的观点.他认为上帝的善不仅在于他是最实在的,而且还在于和平和安稳.他说:“上帝是我们幸福的基础,他是我们一切期待的目的,上帝的善在于无限地爱我们,他通过爱来倾向于我们,以便我们可以安息在他之中,并通过它达到这个目的,找到幸福”.(《上帝之城》)(5)上帝如果不关怀我们就不是完善了,所以上帝是这样地爱世界,他不仅希望照顾他的创造物也找到了这样的手段.每一种存在物在一定的意义上都是善的,太初之人同样也是善的,因为上帝创造一切都是甚好的,而既然世界受到一个全能和无限仁爱的上帝的关照,邪恶从何而来呢.
2恶的根源
“恶是善的匮乏” 这是奥古斯丁的著名观点,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恶的性质和起源问题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初奥古斯丁曾信仰摩尼教,而摩尼教是以诺斯替派的善恶二元论来探讨人性问题.诺斯替派主张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灵魂本属于光明的精神世界,因受肉体的囚禁而受苦,得救在于灵魂受到光明之神的感悟,把握真知,从而通过修炼努力从肉体的囚禁中解放出来,回到他本来的精神世界中去.但他在她母亲的影响下,通过阅读基督教的经典和自己的切身感受,逐步怀疑摩尼教,并最终皈依基督教和激烈批驳摩尼教的观点.(6)奥古斯丁坚持一元论的观点,强调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好的世界,太初所造之人是善的人,被置于一个完善的环境之中,在上帝的安排之下过着幸福的生活,而恶在这个原初的世界中并无位置.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世界在本体论上是一元的,世界起源于上帝的创造,上帝是完善的,上帝的创造世界和护佑世界使得世界有一个善的开端,并还必将有一个善的结局,而恶没有本体论上的地位,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早在奥古斯丁之前,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普罗提诺把恶定义为“善的匮乏”,普氏意欲证明,恶不是一个至善的神造成的,恶的存在恰好是对神意旨和创造的背离.奥氏接受了这一观点观点.把“恶”定义为“背离本体,趋向非存在的东西,……它从而造成“存在的中断”.(《论摩尼教之路》2章2节)(7)
在奥古斯丁理论里“存在”与“非存在”是来源于柏拉图的型相说那样的观点,认为,“存在”是上帝创造的一个系统,其中低级的存在相对于高级的存在就是“非存在”,高一级的存在是低一级存在的根据.如果事物放弃了以高一级事物为根据,而趋向于比它更低一级事物,它就是“趋向非存在”、“倾向于存在的中断”,也即是“匮乏”了.低一级的事物成了高一级的事物的拖累、高一级的事物堕落成为低一级的事物,高一级的事物反过来以低一级的事物为追求目标.在正常的自然秩序中,高一级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目的和动力;背离了这一秩序,低级事物反倒成为高级事物追求的目标,它起的与动力相反的作用,这就背离了原有的秩序,脱离了完善的秩序,这即是缺陷,即是恶的根源.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第12章中有一段话:“我们不应寻找邪恶意志的动力因,而是它的缺陷因.因为这种意志不是其他东西的动力,而是一个缺陷.从最崇高的存在者到不足的存在者之间有差距,由此开始有了邪恶的意志.寻求这些差距的原因,如我所说,不是动力因,而是缺陷因,犹如在黑暗处看,于沉默处听,但两者都能为我们所知.前者通过眼睛,后者通过耳朵,所知的不是正面的现实性,而是它们的缺乏.”(8)
奥古斯丁“匮乏说”是造成人性恶的原因:上帝原先创造的人是善的,但他们却堕落了.这是因为在伊甸园内,亚当和夏娃听从了魔鬼的理据,由于自由意志选择了“恶”,所以离开了至高的上帝,而顺从一个“堕落之物”,“偷食禁果”也就造成“匮乏”成为事实,恶的起源就产生于人的自由意志不服从上帝安排的秩序.自己也成了“堕落之在者”,低级的成了高级的存在物的目的,与善的关系中断了,被逐出乐园,大地与万物因之被诅咒,失去了和谐与完美的秩序.
奥古斯丁认为,恶起源于人的自由意志,根据不完善事物服从较完善事物的原则,肉体应该服从灵魂、灵魂服从上帝.然而,由于自由意志是灵魂的禀性,灵魂可以作出服从或违背这一秩序的自由选择“当意志背离了不变的和共同的善,追求个人的善,即外在于自身、低于自身的善,他便在犯罪”(《论自由意志》).(9)
3上帝的救赎
如何正确的选择?奥古斯丁认为人只有依靠耶稣的拯救才能获得这样的谦虚之心,克服骄傲做出正确的选择.上帝的恩典表现为赎罪,恢复自由选择的原初条件和能力.奥古斯丁主张,上帝是理性生物的一切美德的母亲和保护者,因而人只有谦卑地顺从上帝,才能发展自己的美德,因而谦虚便是智慧和爱的前提.由于人堕落已久,唯有凭借耶稣基督的恩典人才能克服其祖先亚当、夏娃所犯的原罪和每个人自己所犯的本罪,才能以谦虚之心克服骄傲之心,才能获得那种摒弃私欲的力量.(10)
三 总结
奥古斯丁的体系在当时达到了教父哲学的顶峰.奥古斯丁对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之间的融合在基督教思想史和哲学的发展史上立下了一块独一无二的丰碑,其影响之深远迄今无人能及.虽然他的理论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这些东西却突出地反映了罗马帝国崩溃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想状况,是整个基督教文化的典型,对以后的宗教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为经院哲学的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而其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虽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并未能真正科学、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解决人性论问题.但他毕竟对这一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提出了一种与世俗文化截然不同的独特思路,是人类对于自身的一种认识和把握,有其合理之处和一定积极价值.就人的现实社会生活来看,一方面,人们渴望真、善、美,在努力创造着真、善、美,这体现了人的道德良知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并且不断产生着大量的假、丑、恶,这表明了人类的狭隘、短视和不完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奥古斯丁认识到人的现实恶性,显然是认识到了人类自身的缺陷对人生苦难和社会罪恶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