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300字片段及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5:53:3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300字片段及赏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300字片段及赏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300字片段及赏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300字片段及赏析
1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杰米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赏析】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它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2这个普通的排字工人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悲愤交加.“他的脸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灼热的铁水一样,一滴一滴地落在保尔的心头… …”的确,我们的同志达到了“工农的国家爱护它的红军,以它的红军为荣耀,并要求不要在它的旗帜上染上一个污点”——不杀害任何一个俘虏这个代表善良的要求,而敌人呢?他们用各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残酷手段来残害我们,就像日军毫无人性地残害中国人民一样——暴打、强奸、绞死、枪毙… … 在被残害的同志中,有上至古稀的老工人,也有下至十七岁的几乎是个孩子的女孩儿.有挨打后立即昏过去,不醒人事的人;有被残害后乱说胡话,没过几天就发疯的人;有被叛徒出卖,掉进敌人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而后被杀害的人;有死到临头却视死如归,高声歌唱的人;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同志活活被杀害,怒火满腔,却无法挽救他们的人;还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在绞架上断了气,失声痛哭的人… …但是,一种从内心迸溅出的火热激烈,永不褪色的声音并没有被摧毁,它在胆小如鼠的敌人头顶上疯狂地喊着:“同志们,别流泪!咱们决不叫那些吸血的恶鬼们开心.不管怎样,咱们是死定了.所以,咱们应该从从容容地死.咱们谁也不能跪下.同志们,别忘记,要死得光荣!”敌人的龇牙咧嘴决不可能将布尔什维主义的意志击倒,相反,在这种严峻、可怕、狂热的磨难中,它能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布尔什维克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赏析】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大量对比的写法:来“欣赏”怎样绞死布尔什维克的波兰贵族们的贪生怕死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当时国家政府的腐败,那些花天酒地,不管国家死活的小贵族们的心理暴露无疑;严寒的天气和身体灼热,穿得极少的同志们的体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了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死也不肯低头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全然失掉了自我,只有“我们”.这也表明布尔什维的精神可以由许许多多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敌人凶残的抽打和战士们感觉不到疼痛形成了对比,说明战士们对选择保卫祖国这条道路无怨无悔,他们已经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们固然知道生命的宝贵,但却决不能像狗一样在敌人的讥讽中爬出来,因为“我们要死得光荣.”……
  最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3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保尔写字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在趁着替他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手稿时,才怯生生地说:“保夫鲁沙,你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吧.哪里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写个没完没了……”
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赏析】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的描写,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幽默的语言则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