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人现在何处?生活怎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7:19:35
土尔扈特人现在何处?生活怎样?

土尔扈特人现在何处?生活怎样?
土尔扈特人现在何处?生活怎样?

土尔扈特人现在何处?生活怎样?
我们大多数生活在新疆,很幸福,和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我们热爱我们的家乡,启明星是我们每一个土尔扈特人心中永远的星!

18世纪悲壮长征:土尔扈特东归: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

全部展开

18世纪悲壮长征:土尔扈特东归: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那么这个战争中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几乎打仗回来就一、二万人,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
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不久,渥巴锡随伊昌阿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乾隆的旨意,让渥巴锡等人在秋高气爽时节前往避暑山庄面见乾隆皇帝,并转交了乾隆皇帝颁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的敕书。
乾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 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不久,渥巴锡等十三人及其随从四十四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举行盛大的法会。乾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及《满文录副奏折》都有详细记录。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确定的游牧地为“渥巴锡所领之地”,也称旧土尔扈特,分东西南北四路,设四个盟,各任命了盟长,舍楞所领之地,称新土尔扈特,舍楞为盟长; 还有和硕特恭格部,下设四个旗,恭格为盟长。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外很多学者,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 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



--------------------------------------------------------------------------------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祖为翁罕。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其时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在蒙古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而此时的铁木真,童年丧父,屡遭磨难,身处逆境。因翁罕是其生父也速该的“安答”(异姓兄弟),有着“亲宜世继”的关系,便成为铁木真最理想的保护者和同盟者。宋庆元5年(119年)当铁木真援助翁罕击败了乃蛮部的袭击后,两人在土兀刺河再次结为父子,确立了“父子安答”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克烈惕)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此后随着铁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灭亡,该部落逐渐衰落,并向西部游牧,正是这个阶段,克烈惕部分易名为土尔扈特。
明朝末年,居于我国北方和西北的蒙古民族分作三大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在青海、新疆一带的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亦称四卫拉特。他们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土尔扈特部游牧于塔尔巴哈台西北雅尔(今新疆塔城西北及俄罗斯境内乌拉札地区),16世纪末17世纪初,其西部牧地已达额尔齐斯河上游、伊施姆河一带。
厄鲁特各部之间虽有联盟,但互不统属难相制衡。当时准噶尔部落首领巴图尔洪台吉逐渐取代和硕特领主地位,成为四卫拉特联盟盟主,“恃其强,侮诸卫拉特”,并企图兼并土尔扈特等部。由于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其部长巴图尔浑台吉意图兼并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不满于蒙古王公之间的纷争,与巴图尔浑台吉交恶,两部关系紧张,于是率一部分牧民向西游牧到额尔齐斯河上游。在这里,他们又受到沙皇俄国扩张主义者的威胁。沙俄塔拉将军加加林要他们“宣誓效忠沙皇”,签订相应的条约,加入俄国国籍。厄鲁特蒙古各部断然拒绝了俄国的无理要求。俄国塔拉当局也拒绝了土尔扈特希望与俄国和睦相处,允许他们在该地游牧的要求。这时沙俄的侵略势力伸展到西伯利亚南部土尔扈特部以北地区,在原为卫拉特蒙古辖地和传统牧地上,建立了托木斯克、叶尼赛斯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等一系列哥萨克军事堡垒,奴役、掠夺和剥削当地广大牧民,并对与其相邻的土尔扈特部虎视眈眈,伺机南下,严重威胁土尔扈特部之生存。
在这种形势下,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连同附近一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部众,共约5万帐19万人,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离开了塔尔巴哈台和额尔齐斯河中游西岸的原游牧地,经过长途跋涉和无数次战斗,击败了途中阻拦的诺盖人,越过哈萨克草原,于17世纪30年代,向西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下游南北两岸的广大草原。
伏尔加河中下游草原曾是强大的钦察汗国的心脏地带。钦察汗国瓦解后,这一地带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16世纪50年代被俄国征服。由于长期战乱,原住的游牧民大批走散,俄国一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开发,所辖军民集中于为数不多的据点而已。留里克王朝绝嗣以后,俄国经历了二十年大混乱时期,直到1618年才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恢复正常,而这个新王朝又长期把力量集中在对付西方强邻波兰上。所以,当土尔扈特人来到伏尔加草原时,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俄国阿斯特拉罕边区军政当局只能坚守城镇,根本无力制止土尔扈特人占领草原。
土尔扈特人把这里看作是休养生息、发展牲畜业、繁衍部落的理想境地,放牧牲畜,逐水草而居,行围猎之利。活动范围,东至乌拉尔河,与哈喇哈尔榜为界,西至顿河,界图里雅斯克(即土耳其),南至黑海北岸哈萨克地区,西至萨拉托夫,接俄罗斯国境。部落居住中心是在伏尔加河与乌拉河之间的马怒托海,部落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牙帐设于伏尔加河支流的阿赫图巴河。在这里,他们遵循古老部落组织的习惯和观念生活着,“置鄂拓克,设宰桑”,管理部众。按照传统政治制度建立的议会组织“固尔札”,是本部最高的议事、决策和权力机构,经常商定部落内外大事,制订法律和执行部落传统的习惯法,解决部落之间的矛盾、争议和各种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和部落的稳定。土尔扈特人敬佛诵经,按蒙古习俗生活,并一直保持和加强与其它卫拉特部及内地的联系,从无间断。

收起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居住着原渥巴锡汗所...

全部展开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居住着原渥巴锡汗所领南路旧土尔扈特盟牧民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博湖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其它居住在州内各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有4万多人(金向宏主编《巴音郭楞古自治州志》第236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其中和静县近3万人,焉耆3千多人。博湖县2千多人,库尔勒市有2千多人,和静县的百分之八十的土尔扈特人从事畜牧业,其余从事农业、服务业等,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的土尔扈特人主要是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业,库尔勒市的主要是政府公务员及他们的家属子女。农牧民仍然信仰藏传佛教,巴州的土尔扈特人仍然保持着注重子女教育的遗风,他们无论穷富都让子女达到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准,如果子女考上高中、大学,都力争供其上学,有的农牧民实在家贫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部落的人就互相帮助供其子女完成学业。他们的子女一般受教育程度都较高,如果那一个人不送子女上学,就要受到众人的谴责,甚至告到喇嘛和行政领导那儿,直至劝说、命令送其子女上学为止,巴州的土扈特人的女很少有文盲。
生活在塔城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是原策伯克多尔济所领北路旧土尔扈特盟牧民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其余居住在额敏县、裕民县和伊宁市,人口20000多人,大部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出口贸易加工工业,主要以织毯、制革为主。由于离边境较近,比较注重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知识,对畜群注意引种改良,发挥杂交优势,使部落的畜牧业发展较快,并经常主动地和其它土尔扈特部落进行良种交流。1871年沙俄政府趁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入侵伊犁达10年之久,1881年2月24日中俄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伊犁居民可携带财产一年期限自由迁居俄国,前后据此款项7万伊犁居民胁迫迁入俄境。其不愿迁移者,鞭挞之至,哀号之声彻于四野。(《清廷外交史料》第15页,光绪朝,第三十二卷。)”其中北路土尔扈特盟居民被胁迫迁入俄境达千余人,后又多方设法全部返归了伊犁。
生活在乌苏周围各县市的土尔扈特人,是原巴木巴尔所领的旧土尔扈特东路盟牧民的子孙。人口12000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从事农业种植业,比较注意虚心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并积极推广机械化,他们种的地一般产量都较高。他们将庄稼的杆叶喂牛羊,使畜牧业又得到了发展,他们这种半农半牧的多种经营,促进了农牧业的共同发展。
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是达什敦多克—默门图父子所领的旧土尔扈特西路盟牧民的后裔。人口6000多人,大部分人生活在精河县,主要从事畜牧业。博尔塔拉的土尔扈特人比较注重体育活动,每年春、夏、秋三季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进行赛马、摔跤、射箭、舞剑比赛。他们的祖先在东归祖国前曾经是专门负责土尔扈特部落制造器具和武器的工匠,后代延延不绝,有许多能工巧匠。打造的土尔扈特蒙古小刀十分精美;制作的首饰、胸饰、手饰非常典雅;制造的马鞍、马蹬、宝剑既牢固又别致。
生活在阿尔泰、塔城地区的土尔扈特人,主要是新土尔扈特盟郡王舍楞所领牧民的后代,人口约1万余人,以牧业为主,但捕鱼业有所发展。他们不但善于叉捕、捞捕、冰捕,而且还在赛里木湖、额尔齐斯河上驾船网捕。对于鱼类,不仅善捕,而且善养,往往一年几次定期撒食料,促使鱼类生长繁殖。采集业别有特点,他们采拾的香菇国内外闻名,是新疆香菇的集散地。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人,1698年徙牧于阿拉克山等处,以后定牧额济纳河两岸,归陕甘总督管辖,在额济纳草原游牧。抗日战争初期,阿拉善盟和硕特蒙古亲王达理札雅因是宣统皇帝溥仪叔叔载涛的女婿(乌兰少布著《从宁夏与阿拉善盟看近代内蒙古的省旗矛盾》第9页),国民党政府恐其投靠日本人,派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将达理札雅亲王关押软禁达6年之久(1938年2月—1944年3月)。“放回阿拉善盟之后,达理札雅亲王坚决不同意阿拉善盟归宁夏省管辖,而国民党政府却坚决支持马鸿逵,压迫蒙古人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代号一四一,档号1788。)”在内蒙古人民政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根据达理札雅亲王和盟内人民的自愿,愿意归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在阿拉善盟西北方,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一个旗,有土尔扈特部落人2000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仍然信仰藏传佛教。
生活在青海的土尔扈特人,现仅4000余人,大部分人从事畜牧业生产,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大部分人讲汉语、蒙语、藏语3种语言,信仰藏传佛教。
国内分布的土尔扈特人,约10万余人,大部分仍然从事畜牧业,但接近农区的,已多半从事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收起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国内分布的土尔扈特人,约10万余人...

全部展开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国内分布的土尔扈特人,约10万余人,大部分仍然从事畜牧业,但接近农区的,已多半从事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未能东归的一部分,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有一个卡尔梅克共和国,那里的卡尔梅克人就是留下来的土尔扈特人后代。“卡尔梅克”不是蒙古语,也不是俄语,根据俄罗斯史学家的考证,是鞑靼语,意思是“分出的”,“离开的”。鞑靼人先于土尔扈特人定居俄罗斯,17世纪初,当他们看见从准噶尔西迁过来的土尔扈特人时,便以“卡尔梅克”称呼。久而久之,来到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也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以卡尔梅克人自称。

收起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全部展开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收起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居住着原渥巴锡汗所...

全部展开

国内的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居住着原渥巴锡汗所领南路旧土尔扈特盟牧民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博湖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其它居住在州内各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有4万多人(金向宏主编《巴音郭楞古自治州志》第236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其中和静县近3万人,焉耆3千多人。博湖县2千多人,库尔勒市有2千多人,和静县的百分之八十的土尔扈特人从事畜牧业,其余从事农业、服务业等,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的土尔扈特人主要是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业,库尔勒市的主要是政府公务员及他们的家属子女。农牧民仍然信仰藏传佛教,巴州的土尔扈特人仍然保持着注重子女教育的遗风,他们无论穷富都让子女达到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准,如果子女考上高中、大学,都力争供其上学,有的农牧民实在家贫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部落的人就互相帮助供其子女完成学业。他们的子女一般受教育程度都较高,如果那一个人不送子女上学,就要受到众人的谴责,甚至告到喇嘛和行政领导那儿,直至劝说、命令送其子女上学为止,巴州的土扈特人的女很少有文盲。
生活在塔城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是原策伯克多尔济所领北路旧土尔扈特盟牧民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其余居住在额敏县、裕民县和伊宁市,人口20000多人,大部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出口贸易加工工业,主要以织毯、制革为主。由于离边境较近,比较注重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知识,对畜群注意引种改良,发挥杂交优势,使部落的畜牧业发展较快,并经常主动地和其它土尔扈特部落进行良种交流。1871年沙俄政府趁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入侵伊犁达10年之久,1881年2月24日中俄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伊犁居民可携带财产一年期限自由迁居俄国,前后据此款项7万伊犁居民胁迫迁入俄境。其不愿迁移者,鞭挞之至,哀号之声彻于四野。(《清廷外交史料》第15页,光绪朝,第三十二卷。)”其中北路土尔扈特盟居民被胁迫迁入俄境达千余人,后又多方设法全部返归了伊犁。
生活在乌苏周围各县市的土尔扈特人,是原巴木巴尔所领的旧土尔扈特东路盟牧民的子孙。人口12000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从事农业种植业,比较注意虚心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并积极推广机械化,他们种的地一般产量都较高。他们将庄稼的杆叶喂牛羊,使畜牧业又得到了发展,他们这种半农半牧的多种经营,促进了农牧业的共同发展。
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是达什敦多克—默门图父子所领的旧土尔扈特西路盟牧民的后裔。人口6000多人,大部分人生活在精河县,主要从事畜牧业。博尔塔拉的土尔扈特人比较注重体育活动,每年春、夏、秋三季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进行赛马、摔跤、射箭、舞剑比赛。他们的祖先在东归祖国前曾经是专门负责土尔扈特部落制造器具和武器的工匠,后代延延不绝,有许多能工巧匠。打造的土尔扈特蒙古小刀十分精美;制作的首饰、胸饰、手饰非常典雅;制造的马鞍、马蹬、宝剑既牢固又别致。
生活在阿尔泰、塔城地区的土尔扈特人,主要是新土尔扈特盟郡王舍楞所领牧民的后代,人口约1万余人,以牧业为主,但捕鱼业有所发展。他们不但善于叉捕、捞捕、冰捕,而且还在赛里木湖、额尔齐斯河上驾船网捕。对于鱼类,不仅善捕,而且善养,往往一年几次定期撒食料,促使鱼类生长繁殖。采集业别有特点,他们采拾的香菇国内外闻名,是新疆香菇的集散地。
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土尔扈特人,1698年徙牧于阿拉克山等处,以后定牧额济纳河两岸,归陕甘总督管辖,在额济纳草原游牧。抗日战争初期,阿拉善盟和硕特蒙古亲王达理札雅因是宣统皇帝溥仪叔叔载涛的女婿(乌兰少布著《从宁夏与阿拉善盟看近代内蒙古的省旗矛盾》第9页),国民党政府恐其投靠日本人,派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将达理札雅亲王关押软禁达6年之久(1938年2月—1944年3月)。“放回阿拉善盟之后,达理札雅亲王坚决不同意阿拉善盟归宁夏省管辖,而国民党政府却坚决支持马鸿逵,压迫蒙古人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代号一四一,档号1788。)”在内蒙古人民政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根据达理札雅亲王和盟内人民的自愿,愿意归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在阿拉善盟西北方,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一个旗,有土尔扈特部落人2000多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仍然信仰藏传佛教。
生活在青海的土尔扈特人,现仅4000余人,大部分人从事畜牧业生产,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大部分人讲汉语、蒙语、藏语3种语言,信仰藏传佛教。
国内分布的土尔扈特人,约10万余人,大部分仍然从事畜牧业,但接近农区的,已多半从事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