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黄昌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8:25:16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黄昌凤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黄昌凤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黄昌凤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黄昌凤
黄昌凤 贵州省盘县坪地乡民族中学 553500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导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和当前的形势,就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如给予学生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是良师益友,从而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他的课.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应用“评语式批改作业法”加以鼓励.对每次上交的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如“老师相信你是班里最棒的”、“本次作业表现不错,继续努力”等等,以表明教师对该学生的关注.
二、组织丰富的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引导、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无疑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我从英语教学中深深地感到,信任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完善,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情绪,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攻克一切难关,最终取得英语好成绩,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英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五、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压力,延伸兴趣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