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又是哪?为什么这么叫求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6:02:36
印度支那又是哪?为什么这么叫求教

印度支那又是哪?为什么这么叫求教
印度支那又是哪?为什么这么叫
求教

印度支那又是哪?为什么这么叫求教
小时候,我没有听过“支那”这个词,后来听过“印度支那”这个词,再后来,我才知道“支那”指的是中国,再再后来,据说,“支那人”是一些不太友好的邻国人士用来侮辱中国人的.
我向来有寻根问底的习惯,我不知道中国为什么叫“支那”?又为什么是侮辱性的?
我首先将鼠标指向《金山词霸》(2003),得到的解释是:“支那:[China] 对中国的古称”.
《辞海》云:“支那: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的著述中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后在佛经籍和史书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等.近代日本曾经称中国为支那.”
遗憾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不到“支那”,不知是不屑收录还是我的那本《现代汉语词典》版本太老(1979年版),不够“现代”.
总的来说,在词典里面,从词性到词义,都找不到丝毫可以说明“支那”是侮辱中国人的证据!
于是乎,小狮想到“反证法”,再查查有没有“信得过”的中国人自称“支那”的证据,“皇天不负有心人”,找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洗衣歌》,诗歌描述的是近代华人在美洲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程,有一句“问支那人!问支那人!”也看不出有“自我侮辱”的迹象.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也讲过:“印度支那人民加强团结”.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狮慎之又慎,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
先看看在网上找到的一点资料:
1、据文史界考证,“支那”原是梵文“Cina”的音译,最早出现在古印度梵文佛经中.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译音分别是“China”、“支那”、“脂那”、“至那”或“震旦”.其来源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一、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古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腊人,都用“丝”指称中国;二、认为“Cina”是秦国的“秦”的梵文译音,“Cina”的梵文含义是“秦国”,是古印度人对秦汉时期的中国的称呼.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
2、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著名的孔雀王朝和中国的秦朝大体同期.在孔雀王朝统治阶层雅利安人的文字梵文里,把中国称为“脂尼”(Chini)或“支那”(Cina).这两个发音,源于对“秦”(Chin、Cin)的音译.在中国唐朝以前翻译成汉文的印度佛经里,中国还有“脂那”、“至那”和“震旦”等称谓;完成于汉武帝时代的《史记》,则称印度为“天竺”.这是秦朝与孔雀王朝互知、互通的明证.
3、鉴于古代中国和印度的高度文明和兴盛发达,处于两国中间地带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一直被西方国家称为“印度支那”.这个称呼也被中国人所接受,当年毛泽东主席就有过“印度支那人民加强团结”的宣言.
4、五代高僧慧苑之《华严经音义》:“支那,此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即今汉国是也.”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印度古诗《摩诃婆罗》中已有支那之名:“(婆罗王)尝亲统大军行至北境,文物特盛,民多巧智,殆支那分族”云云. 宋代高僧法云专讲梵语语义的辞书《翻译名义集》中说:“支那,此云文物国.” 这些都说明“支那”一词是古代印度人加给中国的一种尊称.通过古代印度“支那”一词的演绎传播至于西方,就有了希腊、罗马的THIN、SINAL的称呼,进而有了英文的CHINA.而瓷器是后来传入西方的,欧洲人民便以中国的称号CHINA给瓷器以命名.因而在西方是先有中国之名,后有瓷器之称.以瓷器(china)作为中国的代称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事实正好相反.
以上资料,并非小狮首作,均为引用,特此说明!
由此可见,中国人之被称为“支那人”,并非在最屈辱的时候,而是在最强盛的时候.无怪乎,在中国的诸多别称中,唯有“支那”和中国的英文China的发音如此接近!
电脑游戏《三国志9》,有一个隐蔽的剧情,政治力够高的文官武将,到琅琊去搜索,会搜出一个“倭国”来,我是接受过传统教育的,我知道,“倭”字是我们用来称呼日本的——曾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过的日本,加上在汉字中,“倭”字和“萎”、“矮”等音形相近,每每看到“倭”字,总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
突然想到,《三国志9》是日本人的产品,其汉化也必经日本人授权许可,想及于此,对于日本人为何在区区游戏产品中自称“倭国”?
我忙不迭的再次向词典求索.
结果,这一我的认知中的“倭”字,其含义让我大跌眼镜,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倭:我国古称日本.倭寇: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岛.
《金山词霸》(2003)则详细一点:倭:(形声.从人,委声.本义:古称日本) 人种名.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与日本两名并称 [Japan].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国(中国史书中日本的古称);倭夷(日本海盗).倭寇:[Japanese pirates] 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强盗.
原来,我们沾沾自喜的以为将日本人“侮辱”为“倭人”的时候,他们真真确确的就是“倭人”,何辱之有?
回到“支那”,我还是找到一点“侮辱”的说法的:“据悉,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从此‘支那’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从而被国人拒绝使用.”
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多少“战败”?
诚然,在外交场合中,称呼别的国家,不称呼人家的现用国号,而称呼别人的古称或别称,是极其不礼貌的,至少是缺乏外交教养的!譬如:在外交场合上,将俄国称作“罗刹”(清朝就这样称呼俄国)、将朝鲜、韩国称为“高丽”,是不妥的.
就像在正式场合用别人的绰号称呼别人一样.
不要因为侵略者这样称呼过中国人,就弃用它,不要以为“狗嘴吐不出象牙”,如果一条狗不小心咬了“象牙”一口,它的嘴里就有可能“吐出象牙”来,“支那”一词也是强盗们的舶来品,并非首创!我们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不再是“马鲁大”,但我们仍然还是“支那人”!
我庆幸,六十多年前的狗强盗们挥舞着屠刀,叫嚣的不是“把中国人杀光”、“把华人杀光”、“把唐山人杀光”(美洲、东南亚老华侨仍然习惯将中国称为“唐山”,华人聚居的地方也多叫“唐人街”),他们叫嚣的是:“杀光支那人”,用的是一个我们这些“光荣的支那人”的子孙后代们敢于弃用的词——“支那”!还有一句话:“杀光支那猪”,这可就是侮辱性的了,这种侮辱应该来之“猪”,而不是“支那”!
有一种现象,一些无赖卑鄙之徒,看不起或者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总会拿别人的“绰号”来称呼别人(我们暂且称之为“意淫”),如果你越不喜欢这个称呼,他就越叫得欢,你越不当一回事,越不予理睬,或者干脆承认,他就会觉得没劲.
我突然想起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能够坦然面对讪笑是重要的心理素质”.
我们大可接受“支那”这个称谓,何况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是我们的,不是谁强加的,更不是侮辱性的.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也是“支那人”!
吉鸿昌将军当年走在美国街道上,迎着某些居心叵测的目光,特意在胸前标示:“我是中国人”!
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我,就是支那人”.
“支那”——这是一个值得发扬光大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