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有多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1:35:00
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有多少?

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有多少?
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有多少?

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有多少?
人口资料多见于正史中记录的纳赋人口,但是由于为了逃避赋税等原因,有为数不少的人口并不见于正史的记录,而且有很多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也并不归于此类,造成统计上的偏差.在战乱当中,国家控制力下降,人口逃逸,所以往往人口数据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于真实.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也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初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流传下来.估计在战国后期的前230年,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资料推算,中原各国人口总计30,000,000人.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周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的这一时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奠定后来传统农耕文明基础的时代.期间各诸侯国的人口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此后一直到秦末民变之前持续不断的增长.
估计公元前10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5000万.估计公元前5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0亿,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此年有25,000,000人口.估计公元前4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62亿.估计公元前200年时的世界人口有1.905亿.估计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成熟,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周知民数已成为立国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1]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估计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亿,秦代人口占据世界15%的比例.
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全国的社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国各地到处一片凄惨萧条,原来的人口稠密地区的繁荣景象不在.据《史记》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实.
前汉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故全国人口分布格局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岭为界,那此时的华北人口超过85%,华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汉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之中取胜的汉王刘邦称帝,天下重新统一,建立汉朝,据当代学者估计,人口约1650万.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汉建立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别是文景之治的迅速发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达到3600万,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这六十年之中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
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因之后连年的战争和徭役赋税较之于前加重,使得自汉武帝在位中期开始,人口数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下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万.之后昭宣中兴的休养生息使得汉武帝在位后期已濒临崩溃的全国经济形势得到扭转,社会稳定下来,期间人口开始恢复增长.到汉平帝元始二年时(2年)根据《汉书》记载,有12,366,470户,57,671,401人.
汉太祖元年(前202年)16,500,000人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40,000,000人
汉元帝建昭四年(前36年)12,233,062户,59,594,978人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户 57,671,401人
新莽
新莽时期没有具体的人口调查,估计新莽天凤五年(17年)全国有5600万人.但是新莽天凤五年(17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紧接着烽火遍地,群雄割据和混战,流寇作乱,造成期间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华南地区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估计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为2.7227亿 此年的汉代人口占世界比例是21.18%
罗马帝国在前25年有270万平方千米土地 5680万人口;117年的罗马帝国有590万平方千米土地 8800万人口;395年的东罗马帝国有250万平方千米土地 3400万人口;
后汉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估计全国有人口2800万人.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户 21,007,820人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户 34,125,021人
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户 43,356,367人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9,237,112户 53,256,029人
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户 4,869.0789人
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计有10,736,000户,53,860,000人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户 49,150,220人
汉顺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户 49,730,550人
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户 49,524,183人
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户 47,566,772人
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户 56,486,856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计有11,000,000户,55,000,000人
估计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为2.23亿. 此年的后汉人口占世界比例的15.7%.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有3,000,000户,约15,000,000人
三国
自东汉末黄巾之乱开始(184年),进入长期的瘟疫频发和大小战争频繁的祸乱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合计在820万人左右.自此人口数一蹶不振,到隋文帝在位时方复苏.
东汉后期(157年),人口达到鼎盛,民户人口5648万人,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大大小小的军阀互相混战,到了三国后期(263年),民户人口只有大约767万,其中,263年灭蜀前夕魏国443万,蜀国灭亡前夕94万,吴国230万(280年数据),这只是民户数据,不包括军队和官员,根据历史资料记载,263年,蜀国带甲将士10万2千人,吏4万人,280年,吴国带甲将士23万人,吏3万2千人,即使加上这些,总人口也只有793万人.263年的魏国,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有三四十万人,也就是说,三国时期民户人口总共大约767万,加上三个国家的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总人口有820-830万人.
古代户口统治数据都是只包括民户的,也就是说,民户从157年的5648万人,锐减到263年的767万人,损失率超过85%.767万还是三国稳定40多年后的数据,220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只可能更少.可见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惨烈.
根据《三国志》《晋书》《通典》等史料记载,三国的人口数据为:
魏国人口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灭蜀之前,663,423户,4,432,881人.灭蜀之后,943,423户,5,372,881人.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
蜀国人口
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户,900,000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刘禅炎兴元年(263年),民户280,000户,94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102,000,吏40,000人,总计1,082,000人.数据来源:《通典·食货》七和《三国志·蜀志》卷三附注引王隐《蜀记》中的数据,关于263年的蜀国人口,两者数据相同.
吴国人口
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242年),523,000户,2,400,000人.数据来源:《晋书·地理志》.
吴后主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民户523,000户,2,300,000人.此外,带甲将士230,000,吏32,000人,总计2,567,000人.数据来源:《三国志·吴志》卷三附注引《晋阳秋》中的数据.
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魏蜀吴三国总人口只有大约767万,和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的5648万相比,只有157年的13%多.220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只会比767万更少.
两晋编辑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59,840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23,800,000人.
汉赵刘聪在位时(310年—318年)全国合计约2,480,000户,12,40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80%的五胡乱华.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90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在位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大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左右.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有700万人口,此时的东晋有540万人口.全国合计1240万.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100万人.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记载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户,9,987,935人.此时的东晋有8,000,000人,全国合计17,987,935.华北地区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
1南北朝
南朝
南朝人口的传世文献资料记录,只有《宋书》记载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户口调查统计受到隐匿人口数量影响较多,这个数字不能反映实际.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计全国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计全国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数量最多时,根据今人研究认为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时(539年)有11,03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发的侯景之乱造成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祸乱结束后的南梁境内人口仅剩1,100,000人,自东吴以来的得到普遍大规模开发的三吴地区的社会经济成果在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的侯景之乱之中化为乌有.
直到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到陈宣帝在位时(约577年)才达到600,000户,2,400,000人.
北朝
根据北朝西魏大统13年敦煌地区的计账文卡看,从黄(1-3岁)、小(4-9岁)到老(60岁以上)、侯(残疾、废疾、笃疾),从家庭成员到奴婢、养子都登记在册.[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北凉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义四年(439年)灭北凉,北朝开始.此时在北魏统治下的地区的社会经济生产得到一定恢复.
冯太后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后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时(520年)达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户,约30,000,000人.
北魏于尔朱荣之乱后分裂时(534年),有3,375,368户.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户,20,006,880人.
北周静帝大定年间(581年)3,599,000户,9,009,614人.估计实际约18,000,000人.
1隋朝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境内置于政府直接控制下的户口,计有4,622,528户,29,016,484口;估计实际人口为32,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得户500,000户.2,000,000人,此时全国户口7,000,000户,人口约40,000,000人.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 约870万户,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9,040,000户.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8,907,546户,46,019,956人.
根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各郡分计数之和为全国有9,073,926户.
唐朝编辑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户.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户.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2,900,000户.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3,041,871户,12,351,681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069,154户,52,880,488人.数据来源:《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9,619,254户,52,880,488人.数据来源:《旧唐书》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户,52,919,309人.
当时史学家杜佑估计这一年的唐朝人口有一千二百万户到一千三百万户之间.人口数在六千九百万—七千五百万人之间.
黄巢之乱时(875年—884年),期间超过八百三十万人死亡.
唐哀帝天复三年(907年)全国合计20,000,000人.
13五代十国编辑
淮南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 226,574户,南唐割江北地.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2,309,812户.
荆南(963年),142,300户.
湖南(963年),97,388户.
后蜀(965年),534,029户.
南汉(971年),170,263户.
南唐(975年),655,065户.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090,504户[主户].
清源(978年),151,918户.
吴越(978年),550,680户.
北汉(979年),35,250户.
14北宋编辑
注:宋代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户数和成年男性数(人丁数).
估计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三千万人.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估计实际人口大约1亿人.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10,723,695户.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户.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户.男口26,421,651人.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户.男口20,506,980人.
宋英宗熙宁十年(1077年)14,245,270户.男口30,807,211人.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16,492,631户.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7,211,713户.男口24,969,300人.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17,957,092户.男口40,072,606人.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19,120,921户.男口42,566,243人.
宋哲宗元符而年(1099年)19,715,555户.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户.男口44,914,991人.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20,264,307户.男口45,324,154人.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20,882,438户.男口46,734,784人.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20,882,258户 估计实际人口大约12500万人.其中华南地区人口占全国70%.华北地区占据30%.
估计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22,118,160户,估计实际人口大约13240万人
1.
16南宋与金编辑
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
估计1200年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为13600万人.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间从2.5亿增加到4.04亿,拜占庭帝国在1025年有1200万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国总人口占当时世界的33.66%(1200年)中国人口在第十一世纪到第十二世纪期间成长了,从1083年的一亿增加到1120年的一亿三千二百四十万.
17蒙古
1205年,蒙古帝国首次入侵西夏到1227年灭西夏,1211年首次入侵金朝到1234年2月9日灭金,1231年开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二月九日完全消灭南宋.在这七十年间根据“清朝光绪年间《潼川府志》卷五所载明人王维贤《九贤祠记》所说:["蒙古军制,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由此可见蒙古军在作战地区进行大规模种族灭绝,随后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大量人口消失,原金朝境内和南宋之四川地区极为惨重.1234年底原金国境内人口跌至谷底,1259年底南宋之四川地区人口跌至谷底.是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惨烈的空前浩劫.
元太宗窝阔台六年(1234年)2月9日,蒙古灭金.无户口数记载,现代学者葛剑雄认为,1234年金朝灭亡后原金朝统治区有大约200万户,1050万人,和1208年的金朝人口5360万相比,仅相当于1208年的19.5%.
元太宗窝阔台七年(1235年,乙未年),乙未籍户,籍得北方部分地区(燕京(今北京)、顺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为873,781户,4,754,975人.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六月,完成中原户口的全部编籍工作,籍得人口110余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7,000,000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6,000,000人.不包括蒙古贵族及其在家住坐的驱口等人口.考虑到蒙古诸王、贵族、军将的大量私属人口,以及独立于州县以外的诸色户计(军户、站户、匠户、民屯户、释、道、儒户)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口,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236年原金朝境内有大约1054万人.
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内仅有110余万户,和1207年的841万户(一说为768万户)相比,只有1207的13%多.
18元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根据《元史》记载: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1,967,898户,无人口数记载,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2,521,545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08,983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8,870,000人.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无户口数据记载,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观点,1300年元朝实际人口有大约100,000,000人(1亿).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无户口数据记载,有部分现代学者认为1351年为元朝的实际人口峰值.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351年为元朝的实际人口峰值.根据他们的估计,1351年实际人口有大约87,587,000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元朝实际人口峰值在1351年前后,有2765万户,123,590,000人(1.2359亿人).
到1368年元朝灭亡时,只有1300万户,6000余万人.
19明
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瘟疫,并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期间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明朝建立并逐步统一全国后,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使得全国的农业在蒙元时期长期大规模战乱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加上洪武年间大规模的移民填充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无人烟之地和垦荒使得期间人口稳定成长.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约有6054万人,其中民户6175.0万,军户325.0万.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陕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380万,占全国52%.其中,京师(南直隶)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广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040万,占全国的16%.
根据《明史》和《明实录》的记载,明朝的户口数据为: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户,59,873,305人,3.6677亿亩 (数据来源: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户,60,545,812人,[这个是除开华北大部分地区外的调查数据](今学者估计实际人口达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乐元年(1403年)11,415,829户,66,598,337人.这是所有明代史料记载的明代户口统计数据的峰值.
明太宗永乐二年(1404年)9,685,020户,50,950,470人.
明太宗永乐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并收入版图,增户310余万;倘按每户五口计,当增1,550余万口.
明太宗永乐八年(1410年),有960万余户,5,179万余人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估计实际人口有71,850,000人.
明宪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估计实际人口有75,000,000人.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户,53,281,158人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户,50,908,672人,4.228亿亩 (数据来源:明孝宗实录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户,60,105,835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9,151,173户,46,802,050人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10,621,436户,60,692,856人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户,51,655,459人,7.4393亿亩 (数据来源:明熹宗实录卷4)
关于明朝户口的峰值,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明朝中后期,但具体时间则分歧很大,人口具体数据也分歧很大.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626年明朝人口峰值有大约近一亿.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间.现代学者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现代学者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192,510,000人,1644年实际人口大约有152,470,000人.现代学者,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观点,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160,000,000人.现代学者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
明世宗嘉靖年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使得昏庸黑暗多次用兵的明朝后期人口维持在了一定水平.
20清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期间的频繁战争和频繁的瘟疫灾荒饥馑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康熙初年,全国社会已稳定,社会生产普遍恢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的五千余万增加到一亿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