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怎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06:55
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怎样

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怎样
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怎样

中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怎样
就“教育乱收费”和“读书无用论”谈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在我国,一直在实行着统一录取式的高考制度、和文凭至上的用人制度,已形成了为这一制度服务的教育体系.这些制度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这些制度就再也不能与之适应..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教育高收费”和“教育乱收费”以及“读书无用论”就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热门话题之一.
貌似公平的统一录取式的高考制度、和文凭至上的用人制度,已经使人们普遍地感觉到:只要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拿到了大学文凭,也就等于是拿到了铁饭碗、拿到了幸福的通行证、成了人上之人.完全可以“一考定终身”.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已成为全国民众的共识.
如今,我国的经济早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这个催人奋进的时期里,我国欣欣向荣的教育市场也正待蓬勃发展.但却因为这个可定终身的一考,在这个本应繁荣祥和的市场里,仍然燃烧着激烈竞争的熊熊大火.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地竞相争夺.花钱成了人们竞争时强有力的手段.有钱人放手大花钱,没钱人被动紧跟随.在这个大好的时机里,学校忘了党交给的任务是什么,也忘了国家曾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加薪.为了更快地富起来,他们失去理性,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去谋取钱财.有钱人毫不在乎,甚至巴不得;贫困的人就只能叫苦连天了!为了升学率,学校里的教知识演变成教考试;一些人的学知识演变成学舞弊;该教的课程没人教,不必都学的“特长班”满学校;各种盘剥花样多,学生(家长)怎么受得了!三岁幼儿哀告累,只为“大考”早准备;从小到大苦奔命,“苦去甘来”不一定;原是学校高才子,杀猪卖肉度余生,早知结果是这样,何必与人拼死争.……这些民间顺口溜,也从则面反映了这个统一录取式的高考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弊端.国家尽管再三下达了明文禁令,学校虽然也明地里响应,国家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家长们却纷纷要求增负”.为了“满足家长们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在校外(学校内也不少)举办起花样繁多的补课班来(他们的额外收入往往高出其学校内工资的几倍),结果完全一样,这如同病人家属要偷偷送红包给医生一样,学生家长也要乖乖地把钱送给教师们的!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无可奈何啊 !
在“一考定终身”的环境里,也出现了另一种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升学率,各地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尖子个人、特长班;以及应试教学、高考移民、舞弊科技、替考枪手,统统应运而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能学到的知识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向高等学府输送的生源也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已经“一考定了终身”的学子们,仍然逃不出各种证书、“过级”考试的穷追猛打.应试成了他们的必备特长,真才实学究竞有多少,或许有些人自己也不知道.在这样环境里的毕业生的质量怎不令人堪忧?一些人的毕业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失业之时.他们成了“读书无用论”的应验品,怎不叫人悲伤叹息.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另一面的真实的现象:在一些贫穷的地区,教育不但不能乱收费,更不能高收费.而且,每个学期还要组织教职员工爬山越岭,到各个农户家去劝学(劝说农户送子女上学).为什么?因为“一考定终身”在这里已经失去了诱惑力;因为绝望了的人们终于明白了,这书真的不是穷人能读出头的.与其费钱费力去学校里消磨,不如先让孩子帮家里干点活,待孩子稍大一点出门打工才实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的,很多人十五、六岁就出门打工去了.听说也真有人在外地不明不白的发了财;也有的人在外因工死亡,获得上万元的赔偿;甚至有人在外地因犯事被枪毙了……这残酷的事实不禁让我们沉思: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可定终身的这一考,全国人民忙得一团糟,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广大的少年儿童就开始被剥夺了各种自由,开始为今后的考试拼命.他们被大大的书包压弯了腰;被各种资料忙晕了头.神经衰弱、高度近视、各种工作技能和社会知识的缺乏成了这一代青年人的常见病.
艰辛奋斗十二年,很多青年败下阵来.他们都已有已十八、九岁了,还需要靠家长养活,好不悲伤……他们的美好童年、他们的豆蔻年华、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丢掉了,去哪里讨个公道去!
大学毕业后又如何?大学毕业证的确是一张必要的参加工作的许可证,但分配到或找到工作的,尤其是所学对所用的工作实在不多.这并不是社会上需要的工作岗位少了,而是我们的人才们,大多是一些应考奇才.工资少了,别人不好意思开口“聘请”;工资高了,别人又用不起这样的人才.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着,往往还要在工作中重新再学习.找不到工作,能去当清洁工、补皮鞋、杀猪卖肉还是好的.有不少人无奈地回家靠父母养着,过起苦闷的寄生生活来.“读书无用论”成了人们新的哀叹,要不,他们就只能怀疑自己的“命”不好了.花了巨额债务的金钱和珍贵青春的代价,换来如此难以接受的结果!
大家算一算,这“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给我国社会造成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消磨了多少青年人大好的青春年华?造成了多少生产力被束缚?织造了多少“读书无用论”,滋生了多少腐败和丑陋,伤害了多少人们的心!可以说,这样的制度已经阻碍了我国社会发展,也是造成教育乱收费的根本原因,已造成了国家和人民重大损失.它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了.
及早废除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让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尽快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加快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解决“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的釜底抽薪式的有效方法.
SSSSSSSSSS一段时期来,也曾有一种观点即把所有问题归咎于教育市场化,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还没有真正实现教育产业化前的所谓的“市场化”,是鱼目混珠的“市场化”!
谈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首先要弄清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教育是教与学的关系,是实实在在的供求关系.比如国家要人民遵纪守法、按照规范的标准去为人处世,就必须对人民灌输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让人们遵纪守法,并有一定的技能为社会工作,它必须求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来实现.因此讲它是求方;人民必须服从国家的要求,并且也有同样的需要.因此也是求方.那么教育工作就是这两个求方的共同的供方.供求决定市场,市场是客观存在的.
我国的教育职业,自古都是自由状态.自从开始科举制度之后,才逐渐走向行业方向(以私塾为主).由于旧的国家奉行的是愚民政治,并不希望人民聪明.因此只设科考猎取人才,并不重视教育;并且,那时能读书的人也不多 ,教育是否产业也无需关心.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的觉醒,教育行业也跟随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已被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从此,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这个供方,一直都是由国家单方面承担费用,民众只是承担少量的费用.在搞科研和老羊倌都是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年代里,自小学到大学甚至更高层次的学校,这个市场基本上一直都是由国家机关人为调控的.在文革期间,这个市场瘫痪了好一阵子,多数院校处于休克状态,直到拨乱反正才苏醒过来.当时由于教学阶梯出现了断级现象,只好采用全国统一考试选取学生的办法.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办法的负面作用不太明显,它相对的公平性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得到了认可.久之,便被奉为金科玉律了.
在教育改革的探索期间、在改革的口号下、在学校还未真正企业化的状态下,各地就搞起了所谓的教育“市场化”.一些私立学校也稀稀拉拉地在各地办了起来,这些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校,因受到各种不合理的待遇和歧视,根本不能成为竞争的对手.所谓的市场竞争完全是一个名不符实的花架子.一时间,高收费和乱收费大行其道,弄得人们怨声载道.虽然各种治理条规出台不少,就是不见成效.
为了减轻民众因儿女上学引起的经济负担,我国决定推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在表面上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却不能真正成为治理教育高收费和教育乱收费的有效手段.这些钱最终还得乖乖地进入学校和教师的腰包.为了使这笔钱让国家和人民得到实惠,而不至于花了冤枉钱,应尽快废除“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彻底清除“一考定终身”的诱惑.加快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改革为市场经济以后的今天,原本只能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这个上层建筑,已经不能继续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已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国家和人民重大损失.它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了.应尽快让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中国教育的明天才有希望.
要实现教育的市场化,就必须先实现教育的产业化.事业型的学校(特别是大学)应转化为企业型学校.国家应停止对学校大包大揽的财政拨款.学校应完全与国家财政脱钩,采取商业化运作,自负盈亏.为了保护国家资产不至流失,应对学校原有资产登记造册,以出租的方式留给学校使用.国家不必再去参预产业化后的学校的投资和教学事务,而只为产业化以后市场的健康成长和有序发展掌舵护航;为事业型的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半免费的职业性中级教育做好调节、监管和服务工作.如果能把投入高校的那大笔资金抽出来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投资和发展职业及网络大学,让更多的人都能更轻松地上学.这不更好吗?“一考定终身”制度的废除,和教育真正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实现.可使我国的教育市场走向公平竞争的正常轨道,在教育市场实现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里,人民才有了受教育的自主选择权,才能从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中得到解放,可使不公平而且不必要的恶性竞争来个釜底抽薪.原来的种种不良问题将会逐渐消失.
SSSSSSSSSSSSSSS
如今,我国实行的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已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青少年,只要通过了九年的学习,就完全可以把由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规定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只要来一次全国统一的达标性的毕业考试就可以了.凡能合格毕业就已成为具有初级文化水平的青少年了.
经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的青少年,不必再搞什么统一考试,他们就可以通过自由的、双向选择的入学考试,进入各种自己喜欢的职业学校或专业学校学习.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应把一些与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的课程作为常识性课程.比如英语,没有必要把全国人民都搞得那么晕头转向,只要有一部分人专门把它学好就可以了.如同大家要吃饭而不必要大家都去种田一样.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课程上.应保证毕业后的学生真正有能力投入社会的工作去.在工作中还可以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吗.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已有了可喜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很受社会的欢迎,他们的就业率甚至高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这一阶段里,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将高于中小学时的费用,但与原来读高中的费用相比也不会高很多.对于一些真有困难的学生,国家也可给予一定扶持.对学习普通专业的学生可以公助为主、自费为辅;而对一些热门的专业则可以自费为主,公助为辅.必要时还可从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人材培养基金,用于助学办学,缓解财政开支的压力.
当这些青年再一次毕业时,他们都已成为具有各种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的社会人才了.他们大部分人就可直接参加各种工作了.现在,我国的电视教学及网络教学也均已初具规模,国家只要多加鼓励和扶持,强大的中专级和大学级科教体系就可以形成.有能力的青年们完全可以边工作边上大学.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不必讳言,上大学读书、求学,很多人就是为了今后一跃龙门、捞一个好工作、或是走一条简易的脱贫致富捷径而已.完全就是一种投资和消费的复合体,是求方,它的满足度需要供方来配合.现阶段,全民免费化的大学教育或半全民化的条件在我国还远末具备,供求关系极不平衡.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要由国家全面来平衡它,就我国目前的状态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客观条件来看,都是有困难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大学教育的供求关系可充分市场化,由市场的自然规律来自然调节.这是比较有益和十分必要的.
或许有人会说,那样的高校穷人还上得起吗?那岂不完全成了富人们的“专利”了吗?或许可以这么说,在允许贫富差距存在的时期,穷人一定要和富人完全平等是不现实的.正如富人可以住豪华宅、用豪华车、吃天价年夜饭、上昂贵的私立学校、甚至到外国去+读书……而穷人也要同样享受是不可能的道理一样.所谓的平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等,超越条件允许的平等是难以实现的.上高等学校读书、求学原本就是一种投资性消费,如同到商场购买其它消费品一样,不一定人人都能买高档品那样.在社会物质条件还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有差异的分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必要的.求学成才的路子很多,何况国家已为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再说,如果你真是好样的,的确是难得的人才苗子,也绝不会被埋没的,产业化了的大学校就会争着抢着甚至不惜花钱请你去读书.因为他们需要那些很有能力的培养对象,读出个样儿来为他们做活广告,以利于他们多招学生多发财.
为了保证我国知识人才的质量,我们可以建立国家统一的、严格的、每年一次的考核制度.(类似现在的自学高等考核制度那样,单科单科地考核)由国家颁发相应的达标证书,并把这种证书作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有效证书.今后,应把各学校自己颁发的毕业证书只作为参考性证书.无论什么人,无论他是电大、或是网大、或是函大、或是“正规大学“、或是业余自学,或是海外大学,只要有真才实学,一律都可以并且一律都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标准的考核,获取达标证书.招工招干均可以用国家颁发的达标证书作为必要的参考性证书.但招工招干录用人才的主要依据,还得以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要求列出的专业性试卷,经考出的成绩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召到符合要求的人才,也才能让每个有才之士获得公平对待的机会.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教育事业努力的方向!尽管统一式高考录取制度曾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有益的作用,但在时代前进后还一直沿用就可能有害了.它会造成我国的教育方向偏离了正确的目标,使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有什么过时了的东西舍不得丢掉的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我们应毫不惋惜地抛弃业已过时了的、对国家、对人民都有有害的“一考定终身”!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已刻不容缓.
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教育将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