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要的是战争中的主要影响,战争胜利后的已经很多了.谢谢帮忙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30:28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要的是战争中的主要影响,战争胜利后的已经很多了.谢谢帮忙了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要的是战争中的主要影响,战争胜利后的已经很多了.谢谢帮忙了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我要的是战争中的主要影响,战争胜利后的已经很多了.谢谢帮忙了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我要的是战争中的主要影响,战争胜利后的已经很多了.谢谢帮忙了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以往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而实际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发生过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如果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则完全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 , 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 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这种假设虽然已经无法得到历史的验证,但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始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这都是有事实为根据,因而也是合乎逻辑的假设.
  但是,假设毕竟没有成为现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1/3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的铁路;7/10的大豆产量;2/5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 另据统计,至1932年底,中国政府在东北的损失达178亿元,加上私人损失,不下200亿元. 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中国来说,上述战争损失不仅使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还足以使它的经济全面崩溃.
  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现代性积累和成熟的结果,而是对外部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因此主张将其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性质,同时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抗日战争无疑地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也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国民党因抗战所需开放的“民主”是以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条件的.如果离开了这个条件,“民主”随时都要被关闭.因此,政治民主还需要另外的社会条件作为支撑,这个条件就是进步力量能够很好地发挥对社会的主导作用.而这个条件,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不具备的.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由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已经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民主与独裁的较量中,后者就很难占到上风了.而进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样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
  另外,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言,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与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仍有很大不同,但这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确实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这也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其次从经济层面来看.前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指的就是日本侵略对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的严重破坏.但是,也正是由于日本侵略对中国经济的摧残,迫使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应对的结果.战时经济体制是一种被迫的应变措施,它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金融、物资、资源的统制,集中了抗日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又使官僚资本扩大了势力,从而压缩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从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这种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被称作工业化传动的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由于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并不具备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条件.但是共产党制订与实施的包括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使抗日力量在贫困的地区得以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又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从这点来看,这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再次从国家主权层面来看.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诸多基本主权,因此,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是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种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已经独自与日本作战4年,并且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兵力.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