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如何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5:07:14
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如何写?

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如何写?
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如何写?

关于改革开放的文章如何写?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区划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几经变迁;改革开放后,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地理位置划分,逐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地区间的分工协作以及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变迁等,都将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视野上来考虑,从我国现阶段在整个世界产业链条中所处位置来考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劣势等多方面来考虑.一句话,就是要从国际和国内相协调的角度来考虑.另一方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现的一些重大变化要认真加以研究,如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生产体系正在形成.发达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甚至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移也出现加快的趋势,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扩散和普及期.再者,从国内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下,国内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在迅速加快,劳动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优势地区集中,地区间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在不断变化,等等.
与此同时,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概括而言,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地方割据不适应市场一体化的要求.在现行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下,一些地方仍然程度不同地采取或明或暗的各种措施,对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和商品的跨地区流动实行封锁和阻碍,妨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限制竞争,这在高税率的商品上如烟酒、汽车方面尤为突出.这不仅不符合世贸组织的通行规则,即对所有商品和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不能搞歧视性政策,而且也不利于本地企业的成长壮大,不利于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趋同不适应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都只能是整个生产链条上的一环,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面面俱到的生产格局,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把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原因.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同构化现象:企业分布面广量多,生产集中度低;多数地方在制定长期规划时,都以钢铁、石化、电子等为支柱;引进外资时,竞相优惠,重复引进;对外出口时,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规模效益的实现.
三是城乡分割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约75%和世界平均50%左右的水平.现行相互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农民购买力水平低下、农村市场开拓乏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等,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不适应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既是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区域之间人均GDP水平、人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部分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明显.
五是区域整体竞争力不强不适应市场竞争加剧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的迅速扩大,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呈现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外竞争日趋一体化”的格局.尽管我国许多产品的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但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突出表现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占有率低,系统集成能力弱,等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硬伤”,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二)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确立了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这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要实现这一战略部署,需要各方面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从目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出发,我认为,下阶段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是实现从传统的按行政区域配置资源为主向按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为主的转变.部门、地域分割,各自为政,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要实现区域间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必须打破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条条框框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市场手段,从更宽领域内整合资源,培植优势产业,努力推进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能.
二是实现从单纯追求缩小区域间经济总量差距向逐步缩小区域间人均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转变.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力布局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也不相同,追求区域间发展水平的绝对均衡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要使不同区域的人民获得大体均等的就业、住房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本区域经济发展外,还可以通过实行人口迁徙、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途径来实现.各地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都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区域功能定位,切忌盲目相互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三是实现从以国家政策扶持为主向以自身努力、区域间相互合作互助和必要的国家扶持三位一体转变.一方面,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拉大的事实和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 决定了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使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所改观,必须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为各地创造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改变那种一讲区域发展就是要特殊政策的做法.加入WTO后,取消地区倾斜政策,使各地政策在规范、透明的基础上逐渐趋向一致将是发展方向.今后区域的协调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区域间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依靠区域间的互帮互助机制来实现.
四是实现从单一的经济区域划分模式向区域划分和培育新型增长极并举转变.经济增长极或发展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根据发展极理论,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创建发展极,政府集中资金、资源、技术,发展城市群、城市带或城市综合体,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使之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地,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增长极.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为代表的增长极,它们对推动东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阶段应该着力在中西部地区积极寻求和培育新的增长极,使之真正成为内陆经济崛起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