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黄英》故事的意义是什么最近看了《黄英》不太明白作者讲的什么,尤其在结尾处不太明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3:33:47
《聊斋志异 黄英》故事的意义是什么最近看了《黄英》不太明白作者讲的什么,尤其在结尾处不太明白.

《聊斋志异 黄英》故事的意义是什么最近看了《黄英》不太明白作者讲的什么,尤其在结尾处不太明白.
《聊斋志异 黄英》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最近看了《黄英》
不太明白作者讲的什么,尤其在结尾处不太明白.

《聊斋志异 黄英》故事的意义是什么最近看了《黄英》不太明白作者讲的什么,尤其在结尾处不太明白.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近70篇与商业和商人有关,数目仅次于写狐仙的篇章,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黄英》即是其中的名篇,它表现了儒家思想与商贾文化的冲突,表现了重义轻利与重利求利的冲突,表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交锋.
菊花是黄花,黄英蕴含菊精之意,傲霜挺立的菊花向来是文人高洁秉性和高雅生活的象征,《黄英》中的文人马子才极力维护的就是菊花的这种符号价值和价值理念.当听说陶氏姊弟要以卖菊为生时,他立即嗤之以鼻,他不愿让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来破坏菊花所内含的文化理念,正如美国学者刘易斯·科塞所说:“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护者”,在马子才看来,种菊、养菊是一种精神娱乐,“纯粹是为了玩味”.这种“娱乐是可有可无的,无关利益的和自由的活动.它不属于‘寻常’生活,处在直接需求和欲望的日常满足之外,它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是在自身中求得满足”.所以这种精神娱乐决不能和买卖联系起来,不能和钱这个孔方兄结成连理,否则就“有辱黄花矣”.马子才站在传统儒家观念的立场上来衡量商业行为以及商人,因此他对陶生 “心中甚鄙之”.在他看来,文人本应有“东篱”即文人雅士的代表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守道的高洁生活态度,要“有所执守”.就这样,传统的儒家思想牢牢占据着马子才的头脑.而陶生反驳马子才:“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陶三郎的观点反映了新时代潮流:经商不“贪”,也不“俗”,是“自食其力”的正当事业.陶三郎还说:“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陶三郎的话显示出鲜明的商人意识,认为过去传统文人以“祝贫”而自安,已经不适应如今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了,人们从商经商,靠自己的克勤克俭,来致富养家,是顺应社会的自然选择.后来陶氏姊弟以“种无不佳,培溉在人”的育菊绝技富甲一方,他们靠经营菊花从过去靠马子才接济,到“享用过于世家”,从过去借用马子才的荒园,到自己盖起讲究的楼房.马子才丧妻以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东西,都由陶家供应.几个月后,马家的东西都是从陶家拿来.然而此时的马子才仍不乐意忍受卖菊亵渎东篱,不乐意过仰仗妻财的华贵生活.他埋怨黄英:“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人皆祝富,我但祝穷耳!”到这时马子才还是在守护着自己的文化理念.黄英回答马子才:“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这是一番令人耳目一新的东篱经:陶渊明之所以穷,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把精力放到求取财富上,这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马子才和陶家姐弟之争,是新旧思想的交锋.马子才表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面前的困惑和对传统理念的固守,陶家姐弟卖菊为业并向跨省区发展,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反映了新兴的商品意识和新的人生观.这个故事有力地说明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受到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