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星的故事和名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8:24:46
有关行星的故事和名称

有关行星的故事和名称
有关行星的故事和名称

有关行星的故事和名称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约翰·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什么样的天体才能称其为行星?传统的观点是建立在我们最熟悉的九大行星上,而且已存在了几个世纪.但是随着近五年不断发现一些新的星体,这种观点显然已过时了.
SPACE.com获悉,对“行星”的定义将由世界权威机构重新定义.估计时间可能在十一月中旬.国际天文协会被认为对星体进行分类,事实上,它从未对行星下过定义,因为大家都知道行星是什么.
但是自从1995年以来,不断发现其它恒星周围的巨大行星,以及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恒星的新的星体,这使得国际天文协会必须将其进行分类.随着近几周发现了一些类似行星的自由漂动的星体,国际天文协会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
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棕色矮星
自从1995年发现首颗围绕另一颗恒星旋转的行星以来,又发现了50多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它们与我们熟悉的行星不同,体积巨大-往往超过木星的许多倍-一些更象另一类星体,棕色矮星.
棕色矮星在1995年被证实存在,它们体积巨大,但不足以促成热核反应形成恒星.这些棕色矮星象行星一样不发光,也可绕恒星运转.尽管这些自由漂动的星体可能是棕色矮星,但没有多少行星的特征,它们比木星大5-15倍,大小范围很类似行星.由于这一系列以前从未探测到的星体,我们对于行星构成和星体质量的观点正在彻底改变.
许多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本不应被称为行星.冥王星的体积比任何其它行星要小许多,而且它距离其它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平面有一个很明显的角度.冥王星也远离海王星的轨道,研究人员认为它很可能是Kuiper带的一部分,Kuiper带是一个遥远的冰冻岩石区,在1992年被证实存在.
1999年初,国际天文协会试图将冥王星给予双重身份-既是行星也是一个通过海王星轨道的物体,但由于人们的反对而搁置下来.在太阳系中的更小的物体,包括彗星也被称为小行星.而且其它比冥王星体积大的物体很有可能也围绕太阳旋转.
那么课本上的定义是什么?查阅各种文献,你会惊奇地发现根本就没有对行星的定义.
在棕色矮星的存在得到证实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分辨行星与恒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目前,在阿兰·博斯领导下,一个由13人组成的国际天文协会专家小组正在致力于"行星"的定义工作.这些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行星状的自由漂浮物体,这一发现证明,人们以前在定义行星以及恒星方面有些过于乐观了.天文学家认为,在行星与棕色矮星之间尚有3个疑问需要解决,即它们的起源、轨道、及其体积.
如果依据教科书来给行星下定义的话,一般的表述是:在恒星形成后,由其发散出的气体以及固体尘埃所组成的涡旋逐渐形成了行星.我们就是这样解释太阳系的9大行星的形成过程的.
但是,曾经于1975年提出"棕色矮星"这一概念的塔尔特认为,不能单纯从形成过程来定义行星.她建议,在定义行星时还应当考虑行星围绕某个恒星轨道运行这一因素.
问题是,棕色矮星即符合上述的两个"行星"标准.它们经常围绕恒星的轨道运行,这意味着棕色矮星是由气体和固体尘埃形成的.目前人们所争论的焦点在于星体的体积方面.如果棕色矮星的体积比木星的体积大13倍,它内部的压力就足以引起氘的燃烧.但是行星却无法燃烧氘.由此,人们通常会以是否有氘的燃烧来划分恒星与行星的界限.
但是,这样也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对于那些体积小于行星的棕色矮星又该如何解释呢?
恒星之所以成为恒星,是因为它能够通过热核反应将氢转化为氦这一过程发光.而棕色矮星,尽管它们能够通过燃烧氘来进行一种"内核熔融"反应,但是并不能达到恒星所具有的热核反应所需要的熔融过程.但是棕色矮星能够象恒星一样,是另一种无序的气体或尘埃云雾由于重力原因导致该云雾的坍塌而形成.
即使是恒星的定义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
有专家认为,恒星与行星一样,也是由涡旋所形成的.这往往出现在双星体系当中,当一颗恒星形成后,另一颗恒星又通过其剩余物质而产生.再看看有关行星的定义.最近,天文学家为自由漂浮行星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两种假说.
一种是,这些行星形成于恒星周围的行星系,在其形成后脱离了这一星系.另一种是,这些星体是单独形成的,或者在其行成过程初期没有依附于任何恒星.天文学家认为,无论对于哪种形成方式,目前已有的解释和定义都是不充分的.需要提出新的解释并作出新的定义,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准确地在行星与其它星体之间进行区分.
现在,我们可以为行星下这样一个定义:“行星是不能进行内核熔融的球状星体,形成并运行于另一个有时发生内核熔融的星体轨道上.”
看来,人们再也不会那样简单地认为用不着为行星作出任何定义了.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本身能发光的天体;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本身不发光的较大的天体;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本身也不发光的天体,例如,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而太阳则是恒星.
2005年07月30日新浪科技: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30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里新发现了一颗星 体,它比冥王星还要大,并把它称为第十大行星,可是这一声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广泛争论.这颗新星的大 小不是问题,但如何准确地给行星下定义却成了问题.
众多未知行星中的一颗
自从75年前发现了冥王星后,这是首次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发现如此巨大的星体.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 院的迈克.布朗在29日傍晚宣布发现了这个比冥王星大的星体,巧合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前另有一个比冥王 星稍小的新天体也被发现,这真是让天文学家和媒体最目不暇接的一天.
最新发现的天体被临时命名为“2003 UB313”,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的3倍,也就是大约 97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 体,是“柯依伯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温度低,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行星天文学教授布朗说:“这个新星体明显比冥王星要大.”布朗在29日傍晚美国宇航局主持召开的紧急远 程电信会议上对记者们说,这个星体呈圆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两倍.他估计新发现的这颗星星的直径估 计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这个星体与太阳系统的主平面保持着45度的夹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轨道都在这个主平面里.布朗说,这就 是它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有人观察那个地方.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柯依伯带” (Kuiper Belt)而不是一颗行星,库伊伯尔带是海王星以远的冰块星体区,许多天文学家也把冥王星称为一 个库伊伯尔带星体.
布朗本人过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倾斜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冥王星不够行星的资格.可 是今天他有了一个不同的发现.布朗在远程电信会议上说:“冥王星很长时间以来就被称为行星,整个世界 对此已经习惯了,对我来说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延伸,那就是任何比冥王星大而远的星体都是行星.”
布朗还给出了其他的理由,他说,“2003 UB313”看起来表面上覆盖着甲烷冰,这跟冥王星一样,可是其它 的大的库伊伯尔带星体上没有甲烷冰.他说:“新发现的天体在级别上非常像冥王星.”美国宇航局在一份 官方声明中称“2003 UB313”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而对布朗的观点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认可.
5年前,布朗普与朋友打赌: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学家肯定将发现比冥王星大的星体.今年1月8日, 他们发现了“2003 UB313”.布朗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就因为多出7天,我输给了那位朋友.’ ”布朗研究小组已经向国际天文联盟递交了给这颗新行星命名的建议,但在该组织作出决定之前,他们不会 对外界透露为这颗新星取的名字.
提前宣布新发现事出有因
这颗新星是天文学家在帕洛马尔天文台用萨穆尔·奥琴望远镜发现的.布朗表示,由于无论是职业观测者还 是天文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观测到这颗星星,所以它将成为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观测星体.布朗说:“在未来 六个月里,它都可以看得见,如果是凌晨的话,目前它几乎就是就在我们的头顶上,在鲸鱼座.”布朗透露 ,他是与吉米尼天文台的查德·特鲁吉洛以及耶鲁大学的戴维·拉比诺维兹于今年1月8日发现了这个星体.
在此之前,这个研究小组一直希望首先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再宣布发现了这颗行星,但他们不得 不将宣布的时间提前到美国当地时间29日晚上,因为他们的发现已经走漏了风声.布朗解释说:“有黑客潜 入我们的网站,他们正准备将这些数据公之于众.”
布朗与特鲁吉洛首次用48英寸的萨穆尔·奥琴望远镜拍到这颗新行星是在2003年10月31日,然而,这个星体 距离地球太遥远,直到他们在今年1月重新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才发现这颗星体的运行情况.在过去的7个月 里,他们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希望对它更准确地估算它的大小和运行情况.
这些科学家通过其亮度和距离推断在太阳系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的大小.它的反射情况尚不得而知,这也是科 学家估算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到两倍的原因,但估算是以他们掌握的数据为基础.布朗表示:“即使它百分 之百地反射到达它那里的光,这颗行星的体积仍然和冥王星一样大,所以我宁愿说它可能是冥王星的一到一 倍半.我们不敢肯定它到底有多大,但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层空间发现的第一个 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星体.”
科学家之所以没有估算出这颗新行星的准确体积是因为受到斯皮特兹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的限制,这部望 远镜以红外光的形式记录星体的热度,但这无法探测到这颗新行星,所以布朗认为,它的直径应该小于冥王 星的两倍.
“行星”仍然没有准确定义
布赖恩·马斯登主管着小行星中心,专门负责收集这些天体的数据,他说,如果冥王星是一颗行星的话,那 么其它像它那样大的圆形天体都应该被称为行星.根据这个逻辑,“2003 UB313”或许也是一颗行星,但它 应该排在以前发现的许多行星之后,而不应该被称为第十大行星.马斯登对太空网说:“我不会称它是第大 颗行星的.”
华盛顿卡耐基协会的行星形成理论家艾伦·博斯却认为这一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大步”,但博斯表示他压 根不会称这个星体是行星.他说,取而代之的说法应该是,像冥王星和其它海王星以远的小星体最好应该被 称为“柯依伯行星”.博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称它们是行星对太阳系中其它大的星星是不公平的.”
关于什么样的星体才能被称为行星,天文界一直有争议.最近在国际天文学协会召开的一个工作组会议上, 博斯和其它天文学家就行星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博斯说,在进行了6个月的讨论后,工作组仍然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争论实际上5年以前就开始了,原因在于天文学家对“行星”一词从来没有给出确 切的定义.博斯说:“这一发现将很可能重新点燃什么是行星什么不是行星的激烈争论.”
下一颗行星和火星一般大
美国西南研究所的阿兰·斯蒂恩是美国宇航局向冥王星发射探测器的“新地平线”计划主管,他早在90年代 初便预言,象冥王星这样的行星会有1000颗之多.他还通过进行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象火星一般大的行星可 能躲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一些偏远角落,有些行星甚至可能和地球一般大.
发现第十大行星的新闻于当地时间29日晚上宣布后,斯蒂恩接受了美国宇航局太空网的独家采访,他虽然没 有参与这颗行星的探测,但他表示,那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他也希望在未来几年里里发现和火星一般大小的 行星.关于新发现的“2003 UB313”,斯蒂恩表示:“这一发现相当令人满意,因为它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 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但斯蒂恩并没有将这次发现称作天文学上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因为在此之前,天文学发现了许多这般大小 的星体,“2003 UB313”只是其中一个.比如,去年布朗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塞德娜”,它的体积大约是冥 王星的四分之三,天文学家发现的其他的星体还包括“2004 DW”和“Quaoar”等.斯蒂恩认为,太阳系的 外层空间其实有许多天文学家从未发现的星体,他说:“但现在我们拥有了看到它们的技术,但我们也只是 看到一点点皮毛而已.”(
2005年07月31日北京晨报:美国天文学家29日下午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这一发现立即引 起了争议.科学家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都将改写.
发现者自辩
进行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下午通过电话向新闻界发布:“拿起你们的笔, 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他说,这颗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 阳到地球的距离).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
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将其定义为太阳系中 一颗新的行星.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 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科学家质疑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对什么是行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发现的话, 或许也不会被定义为行星.
小行星中心1999年曾建议在保留冥王星太阳系主要行星地位的同时,也给予它一个“柯伊伯带星体”的称呼 .此建议最终被取消,原因是有部分人提出抗议,称这是一种“降级”.
中心副主任加雷思·威廉斯说,他坚持要求冥王星同时拥有两个称呼,并且认为“2003-UB313”这个星体不 应该列入主要行星的名单中,要“永久地把它当作是小行星”.
而作为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支持者,美国行星科技研究所主任马克·赛克斯则称,应该把“2003-UB313”定义 为行星.他开始考虑该星体是否有大气层,是怎么样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明亮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