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6:52:34
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回事儿?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则迁*都北*京,迁*都的目的,则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而从明英宗开始再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则是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这正是“君王死社*稷”.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很多人总是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耻*大*辱也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由汉朝去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一举打败了蒙古,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唐军兵败阿*拉*伯于中亚怛罗斯之后,加上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唐朝就从此一蹶不振.   
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而明朝却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而即使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