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华民族最有气节的人物?(现代是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2:27:47
现代中华民族最有气节的人物?(现代是重点)!

现代中华民族最有气节的人物?(现代是重点)!
现代中华民族最有气节的人物?(现代是重点)!

现代中华民族最有气节的人物?(现代是重点)!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1、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2、苏武牧羊苏武(公元前154-公元前73)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3丁汝昌丁汝昌(1836-1895)字先达,号禹廷,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1877年被重新起用.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克尽职守,任劳任怨,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5、抗日英雄赵一曼:“毒性拷打何所惧,民族气节显忠魂.”她被敌人杀害时才只有31岁.赵一曼临刑时对日本人说的名言:你们不用多问了,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