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中的趣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0:01:12
幼时记趣中的趣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幼时记趣中的趣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幼时记趣中的趣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幼时记趣中的趣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开头一段,总叙“物外之趣”.
  这一部分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 “物外之趣” 的具体分述.
  以下几段,具体记述各种“物外之趣”.
 第2段,写观蚊如鹤之趣.
  这一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作者为此心神专注,兴味盎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观赏群鹤舞空图,是奇特想像之一.
  作者从几个角度来描写夏天蚊群的?
  声音-如雷;飞舞-如鹤;数量-千百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我”对观察蚊群的兴趣之浓.
  第二层,写观赏白鹤青云图,是奇特想像之二.
  作者为什么将蚊子视为“鹤”呢?
  因为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
  这一“幼趣”表现了作者儿时的哪些特点?
  善于想像与联想.这里作者不是单凭视觉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去感受画面.当然这种主观想像是合理的,因为蚊与鹤有形似声似之处.正由于这种想像是合乎情理的,所以作者能够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第3段,写神游山林之趣,是奇特想像之三.
  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呢?
  交代了观察的地点、身体的姿势、观察的角度.“目”“视”前分别以“定”“细”二字来修饰,强调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注意力是心与目并用的.
  本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突出了幼时的哪些心理特点?
  表现了幼儿视小为大、喜欢想像的特点.作者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进入了心旷神怡之境,丰富了美的感受,获得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当然,这种想像和乐趣与作者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缺乏知识和生活,也就无从想像,自然也就没有神游的感受.
  第4段,写哈蟆吞虫、自己驱赶哈蟆的情景.
  第一句描写哈蟆扑来的情状.“拔山倒树”与“丛草为林”“土砾凸者为邱”相照应.
  描写蛤蟆扑来时的情状用了哪些词语?
  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来势猛,力气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里视小为大,大词小用,着力表现幼时所见蛤蟆捕捉小虫的情状.
  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怎样的性格?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综上所述,本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正因为“明察秋毫”,能细察藐小之物的“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是总述,是面上的记述.正因为“明察秋毫”,所以能观蚊或鹤,能“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为丘壑,能视蛤蟆为“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样用三个典型事例分述了“物外之趣”,从点上具体记述了幼时的趣事.
  本文的详略安排的也比较完美.从全篇来看,开头总说“物外之趣”,文字简洁.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