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楼梦赏析要红楼梦人物赏析或片段赏析两片 每篇三百字左右.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54:44
求红楼梦赏析要红楼梦人物赏析或片段赏析两片 每篇三百字左右.谢

求红楼梦赏析要红楼梦人物赏析或片段赏析两片 每篇三百字左右.谢
求红楼梦赏析
要红楼梦人物赏析或片段赏析两片 每篇三百字左右.谢

求红楼梦赏析要红楼梦人物赏析或片段赏析两片 每篇三百字左右.谢
袭人
初读《红楼梦》的人,一见宝玉身边有个大丫环“袭人”,总觉得奇怪,到底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呢?贾政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说道:“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他断定“这一定是宝玉!”于是宝玉见瞒不过,只得因这个丫头姓花,就根据古人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随口起了这个.结果是父亲骂他:“作孽的畜牲!”“不务正!专在这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胸中墨水不多的贾政,因为责怪儿子,竟把陆放翁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也骂成“浓词艳赋”乐.那么到底为什么给这个丫头起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有一位《红楼梦》的批注者,根据作者塑造的袭人性格加以说明:“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曰:袭”另有索引派一种说法:袭人者龙衣人也.指包着那块宝玉的包袱.我们不故意把《红楼梦》人物分析引入对历史的影射上去.但就书中情节看来,说袭人一直包围着贾宝玉,是事实.贾宝玉在红尘生活中,朝夕不离、关系最近的既不是王夫人和贾母,也不是黛玉、宝钗.而是袭人.
宝玉的侄辈贾芸初次走进宝玉房里,看见一个大丫鬟给他倒茶,“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背心,白绫细褶儿裙子”.这也就是我们读者眼中袭人的形象了.作者又曾这样介绍她——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瑞珠心地纯良,遂与宝玉.……袭人倒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只因宝玉性情乖癖,每每规谏,见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见《红楼梦》第三回)
袭人之被派到宝玉身边,就因为贾母看她“心地纯良”,果然她就是心眼中只有一个宝玉了.宝玉的吃饭、喝茶、穿衣、盖被,哪一件不是靠她细心服侍?宝玉出外回来一点,她不是倚门而望,就是到处寻找;宝玉的面色神气略有变异,她就是先觉察得到;宝玉那块“命根”的同灵玉以及宝玉所有所用的任何东西,她都非常细心地保护着,经管着,她无时无处不为她的主人担着心,生怕他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烦恼与灾难.《红楼梦》书中的丫环,描写得最早、占篇幅最多的恐怕只有袭人和平儿.而袭人自认为她是贾母给了宝玉的人,即使和宝玉有什么关系,也不算非礼.她只有“待宝玉越发尽责”,要使贾母、王夫人更加信赖,使上上下下都说她好,使宝玉在日常生活中更少她不得.
不在贾母或王熙凤身旁,不能梦想得到鸳鸯、平儿那种当权的地位.然而既能进入怡红院,就闪耀着发光的希望,问题只在于自己的决心和工夫作得如何?袭人是“大丫鬟”之一,然而毕竟不能忘想将来能得到林、薛、史三位姑娘所可能得到的地位.袭人出身于一个小市民家庭,她又一个哥哥花自芳,家道也还过得去.但如果贾府“开恩”,把她放回家去,前途只能嫁给一个市井小民为妻.何况贾府丫环通常是“配小厮”或“交官媒婆”,万一有错失,轻一点的如茜雪,为了打翻了茶杯而被“撵出去”;情节重的金钏和司棋,都早横死.所以袭人不愿下降,就的力争上升.她今天已获得了最有希望的处境,到明天她最理想的命运就只有进而攀取得宝玉“姨奶奶”的地位.然而这又谈何容易呢?首先,宝玉是多少强有力者共同争夺的目标;其次,贾母、王夫人、凤姐,层层上峰的通过,要看自己的努力够不够.第三,在怡红院中,忠心于宝玉,又长的模样儿出众的,也还大有人在.至于宝玉本人呢,以能伺候平儿一回为“荣幸”,和金钏儿情形有些暖昧等等,这在黛玉、宝钗眼中,都不是不成问题的;在袭人心上,分量自然更重得多.若是像晴雯那样任性任情,不计成败;像紫鹃那样只考虑黛玉的问题,从不设想到自己,也就少伤点脑筋.无奈这位袭人姑娘生来就精细,既看透环境困难,又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她只得一千个小心,一万种涵养,事事求其妥帖,人人求其和好;若不如此,关系复杂形式危险的大观园是“住不下去”的.

晴雯
晴雯之死是《红楼梦》全书中的一件大事.
晴雯之死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故事发展过程中两个高峰,两个转折点.宝玉挨父亲贾政的毒打,是父亲贾政的统治思想和儿子宝玉的叛逆思想多年冲突的大爆发.可是这一场血战的结局怎么样?由贾政和儿子宝玉的冲突,一边而为贾政与他的母亲贾母、他的妻子王夫人的冲突.既引起了统治者内部矛盾的爆发,贾政想一顿大板把一个叛逆种子及早消灭的意图,就不能实现了.而且适得其反,宝玉在祖母的掩护下,不但保存了性命,还更得到发展他的性格——在大观园里女儿队中逍遥自在的空隙.
然而,敌对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贾宝玉和那些女孩儿所获得的只是燕处危堂的安乐,寒云暗雾笼罩下小绿洲上的自由.要扑灭叛逆和要争取自由的对峙与矛盾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而无可幸免地会再发展出来另一个突然的事变,这就是作为母亲王夫人继父亲之后,又给了儿子宝玉以更残酷的打击——逼死晴雯和扫荡贾府青年乐园的大观园.晴雯是这一战役中最主要的牺牲者.晴雯之死就是预言了宝、黛恋爱之必归失败,宝玉之必出于逃亡.
晴雯在全书中占的篇幅不及袭人的二分之一.但《红楼梦》作者对于凤姐、宝钗、探春、平儿、袭人是采取政治史的写法,而对于黛玉、晴雯、司棋、芳官、尤三姐,却是几首极哀艳的诗篇.一个作者对自己所偏爱的人物,往往禁抑不住主观情感之汹涌,不期然而流入吟咏式的抒写,使得读者也跟着他歌唱,跟着他悲哭,不能冷静旁观.贾元春从一般高门闺秀地位上再上升成为贵妃,作了贵族家庭献给皇室的“祭祀的羔羊”,青年守寡的大奶奶李纨,只能“古井无波”地作成一个“完整”的礼教牺牲品.她们岂不可怜?可是对她们除了描写内心痛苦,并没有什么激烈斗争可以歌颂.然而对于丫鬟晴雯优美的性格,强烈的反抗,惨痛的牺牲,作者的笔端,就随时充满了欣赏、抚爱、忿怒和痛惜之情.从前的批注者说:“晴雯者,情文也.”
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喜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
黛玉之死是一步一步走向枯萎,晴雯之死是骤然遭遇到残暴的摧折;所以黛玉之死的标题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而晴雯之死却大书特书“俏丫鬟抱屈夭风流”.读者对于黛玉之死在心理上是具有预期状态的,而晴雯之死却给读者情绪上以意外的打击,激起人们中气如雷的忿怒.聪明的读者一看到王夫人对于晴雯之深恶痛绝,片刻不许停留地把她赶出去,就会叫一声“大事休矣”.岂有那样憎恨晴雯而能容纳黛玉之理?宝玉是那样痛心,那样忿恨,却又无法挽救.既不能战胜,又不肯屈服,除了逃亡,他将来还有什么道路可走?
读者认为:我们何不幸而不能看到原作者曹雪芹亲笔写出黛玉之死?可是,也认为:又何幸而还能看见作者亲笔写出晴雯之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