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21:32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
司马光(子)康 吕公着(子)希哲 希纯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为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气势凛然像成人一样,他听讲《左氏春秋》,很喜爱,退下来给家里人讲述,就明了其中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以致不知道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中游戏,一个孩子爬上水缸,失脚跌入水缸中,众小孩都丢下他走了,司马光拿石头打破水缸,水流掉了,小孩得以活下来.此后京城、洛阳间把此事画成图画.仁宗实元初年,考中进士甲等.年纪刚成人,性情不喜华丽奢侈,在庆贺考中进士的闻喜宴上独不戴花,同时中举的人对他说:“君主的赏赐不可违背.”才戴上一枝.
授为奉礼郎,当时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要求为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侍亲,朝廷允准.他遭母亲和父亲的丧事,多年服丧,哀毁瘦瘠符合礼制.服丧期满后,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为大理评事,补授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推荐他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宦官麦允言去世,朝廷赏给仪仗队.司马光说:“大臣用马饰,孔子尚且认为不可.麦允言是宦官,并无元勋般功劳,而追赠他三公官职,给以一品官的仪仗,这比起大臣用马饰,岂不是更大了.”夏竦赐谧号为文正,司马光说:“这谧号是最高的了,夏竦是什么人,可以赐他?”改为文庄.司马光被加官集贤校理.
听从庞籍的征召,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以西有很多良田,西夏人蚕食这里的土地,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视察,司马光建议:“修筑二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百姓去耕种,耕种的人多粮食的价格就贱,也可以缓解河东用高价收购粮食远道运输的困难.”庞籍听从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悍而狂妄,领兵夜间渡河,又不作防备,被敌人消灭,庞籍因此得罪去官.司马光三次上书说是自己的责任,朝廷不回答.庞籍死后,司马光拜见庞籍妻子像见母亲,抚慰庞籍的儿子犹如兄弟,当时人都认为他贤良.
改为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进贡奇异的野兽,说是麒麟,司马光说:“是真麒麟还是假的无法知道,即使是真,但非自己来到也不能算祥瑞,请还他们所献之物.”又进献一篇赋来劝谏.任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关部门奏称将有El食,旧例日食不满一定分度,或京城看不见,群臣都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能见到、京城.见不到,这是君主被阴邪所蒙蔽;天下人都知道而单独朝廷不知道,其灾难应该更严重,不当祝贺.”朝廷听从他的话.
同知谏院.苏辙在策问考卷中言辞切直,考官胡宿想黜落他,司马光说:“苏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当黜落.”皇帝下诏把苏辙列在末等.仁宗开始有病,皇位继承人还未立,天下人担心而没人敢说.谏官范镇首先提出这建议,司马光在并州听到了就接着提出,并且写信给范镇劝他死争.到这时,.又当面上奏:“臣从前在并州任通判,所上三个奏章,请陛下果断地大力实行.”皇帝沉思很久,说:“莫非是想选择宗室做继嗣吗?这是忠臣的话,但别人不敢说而已.”司马光说:“臣说这些,自己认为必得死罪,想不到陛下能接受.”皇帝说:“这有什么害处,古今都有这种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到结果,又上疏说:“臣上次所进陈的说法,猜想即能实行,现在却沉默而听不到什么,这必然是有小人说陛下现在年龄还不大,何必马上做这不吉祥的事.小人没有远虑,不过想在仓促的时候,迎立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过去‘定签国老’、‘门生天子’的灾祸,数得清吗?”皇帝大为感动说:“把奏章送中书省.”司马光见韩琦等人说:“诸公不及早决定,将来半夜里宫禁中递出一寸长的纸,以某人为继嗣,那天下人没有敢违背的.”韩琦等拱手说:“自当尽力.”不久,仁宗下诏英宗判宗正,英宗推辞不受,就立为皇子,又称病不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太子之位,到了一个月,胜过别人很远了.但父亲召唤应遵命,君主召唤不等驾好车就应去,请求以臣子大义责备皇子,必须入宫.”英宗才接受命令.兖国公主嫁给李璋,两人感情不好,皇帝下诏调李璋到卫州,让李璋的母亲杨氏归李璋的哥哥李璋侍养,而公主到宫中居住.司马光说:“陛下怀念章懿太后,所以叫李璋娶公主.现在母子分离,家事零落,难道没有感念恩泽的想法吗?李璋既然贬黜,公主岂能没有罪呢?”皇帝感悟,降公主为沂国公主,待李氏的恩泽不减.升知制诰,坚决辞谢,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当时朝政宽容,小吏吵闹就驱赶御史中丞,给皇帝拉车的小官连礼傲慢就斥退宰相,卫士们逞凶而狱案不彻底查究,士兵骂三司使而以为不是侵犯等级.司马光说这都是纲纪废弛的先兆,不可以不纠正.
充媛董氏死去,追赠淑妃,皇帝停止上朝并下令穿丧服,百官奉命慰灵,定谧号,行册封礼,下葬时给用仪仗队.司马光说:“董氏的等级本来低微,病重才被授充媛.古代妇女没有谧号,近代制度仅有皇后才有.仪仗队本来用以赏军功,从未用于妇女.唐朝平阳公主有带兵辅佐高祖平定天下的功劳,才得赐给.到中宗废后韦氏时才命令妃子公主下葬的日子都用鼓吹,不是好的法规,不足效法.”当时有关部门规定后宫封赠法,皇后和妃子都赠三代祖先官,司马光议论说:“妃子不应当和皇后相同,汉代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移向下位,正是为了这一点.天圣年间仁宗亲自到南郊祭天,对李太妃仅追赠二代,何况是妃子?”
英宗即位,生病,慈圣光献后和他一同听政.司马光上疏说:“从前章献明肃后有保佑先帝的功劳,而因亲信任用外戚小人,受海内人诽谤.现在摄政的时候,大臣中忠厚者像王曾,清廉纯真者像张知白,刚强正直者像鲁宗道,质朴耿直者像薛奎等人,应当信任任用他们;不正派而鄙贱者像马季良,好进谗言和谄媚者像罗崇勋等人,应当疏远他们,那天下人就心服了.”皇帝病好了,司马光料想到一定会有追尊生父的事,就上奏说:“汉宣帝是孝昭帝的后嗣,最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帝上继元帝,也不追尊巨鹿、南顿君,这是万世的法规.”后来皇帝下诏要翰林学士和其它官员中兼任知制诰的集会商议追尊濮王的典礼,学士王珪等互相看着没有人敢先说,司马光独自拿起笔来写道:“为人之后就是人的儿子,不能顾及私人之亲.濮王应该按封赠皇帝长辈的旧例,称为皇伯,封大藩高官,极其尊荣.”决议作成后,王珪就命令吏员把他的手稿作为呈奏的议案.后来皇上和大臣们意见不同,御史中六个人争得最出力,都被贬斥而去.司马光请求留下他们,朝廷不准,他就请求与他们一起受贬斥.
起初,西夏派使者来祭奠仁宗,延州指挥使高宜陪伴,对使者傲慢,侮辱他们的国主,使者到朝廷控诉.司马光和吕诲请求加罪于高宜,朝廷不听.第二年,西夏侵犯边境,杀害掳掠官吏士兵.赵滋任雄州知州,专以严猛勇悍治理边界,司马光论奏他不可如此.到这时,契丹的百姓在界河捕鱼,砍伐白沟以南柳树,朝廷以为雄州知州李中佑没有才能,将派人替代他.司马光说:“国家当戎夷归附时,喜欢和他们计较一些细小的事,等到他们嚣张傲慢,又姑息他们.近来夏祸产生于高宜,辽祸产生于赵滋;当时正以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界官员都以挑起事端为能干,这风气不可助长.应发文给边境官员,边界上因小事随便动武的人,判以罪名.”
仁宗死后遗嘱赏赐群臣财物百余万,司马光带领向列官员三次上奏章,说:“国家遭到大丧,朝廷内外财力困乏,不能遵用干兴时旧例.如果遗嘱赏赐财物不能推辞,应允许侍从官上献金钱以资助修建陵墓的费用.”朝廷不许.司马光就把所赏赐的珠子作为谏院公用钱,把金子送给舅父家,不藏在家中.皇太后交还政权给皇帝,有关官员订立规定,凡是皇太后所要取用的财物,应当覆奏才供给.司马光说:“应当发公文给所管的官员让立即供给完毕,再把具体数量报告太后,以防有人假传圣旨.”
曹佾并无功勋却被授节度使加宰相衔,中书省和枢密院官员都升官.司马光说:“陛下想要安慰母亲的心,而升迁官员并无名目,那么宿卫的将领、宦官小臣.必然会觊觎升官.”后来升都知任守忠等人官职,司马光又争论此事,因此论奏:“任守忠是大奸臣,陛下成为皇太子.不是任守忠的意思,他破坏重大决策,想尽办法离间,幸亏先帝不听;等陛下继任皇位,他又反复进行挑拨,是国家的大贼.请求在都市中把他斩杀,来向天下人谢罪.”朝廷因此降任守忠为节度副使,安置蕲州,天下人称快.
下诏书令陕西征义勇军二十万人,民情惊恐,而纪律松弛不能使用.司马光竭力说这做法不对,以此告诉韩琦.韩琦说:“用兵讲究先有声威,谅祚正强横傲慢,假使骤然听说我们增兵二十万,难道不震动害怕吗?”司马光说:“用兵讲究声威,因为是并无真实的力量,仅能在一天中骗他们而已.现在我们虽然增加了兵,实际上不能用,不过十天,他们将会知道其详情,还会怕吗?”韩琦说:“你仅看到庆历年间把乡兵刺宇为保捷军,担心今天又会这样,皇帝已经下敕书公告和百姓约定,永不把他们充当军人戍守边界.”司马光说:“朝廷曾经对百姓失信,百姓不敢相信一定能如此,即使我司马光也不能不疑心.”韩琦说:“我在这里,你不必忧虑.”司马光说:“你长期在这里,当然可以;将来别人代替你,利用现成的兵,用来运粮和戍守边界,这易如反掌啊.”韩琦无话可说,但终究未停止此事.不到十年,都和司马光预言的一样.
王广渊被授直集贤院,司马光论奏他奸邪不可用:“从前汉景帝看重卫绾,周世宗看轻张美.王广渊在仁宗之世,私自和陛下交结,岂是忠臣吗?应黜退他以告诫天下人.”司马光升为龙圆阁直学士.
神宗即位,升为翰林学士,司马光竭力推辞.皇帝说:“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而不能写文章,有的能写文章而无学问,惟有董仲舒、扬雄兼而有之.你能写文章有学问,为什么推辞?”回答说:“臣不能写骈文.”皇帝说:“像两汉的诏书那种文体就可以;而且你能考取进士高等,而说不能写骈文,为什么?”最后未能辞去.御史中丞王陶因论奏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事而被罢官,司马光代替他,司马光说:“王陶由于论奏宰相而罢官,那么御史中丞不可再当.臣愿意等宰相已经领班,然后就职.”皇帝允准了.他就上疏论修心主要有三方面:仁,明,武;治国主要有三方面:用人,信赏,必罚.他说得很完备.而且说:“臣能服事三朝皇帝,都用这六句话进献,平生努力学习所得,全在这里了.”御药院的内臣,本朝常用供奉官以下的人充当,升到内殿崇班就得出御药院;近年暗中授予官资,不是祖宗定制时的本意.司马光因此论奏高居简奸邪,要求把他流放远地.奏章上了五次,皇帝为此调出高居简,把寄资官都免去.后来又留下二人,司马光又力争免去二人.张方平任参知政事,司马光说他不副众望,皇帝不听.司马光回任翰林兼侍读学士.
司马光时常考虑到历代史书太繁杂,帝王不能全部读完,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