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14:43
读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有感

读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有感
读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有感

读名人传 米开朗基罗有感
这两天我一直在读《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尽管还没读完,但已有很多的感想.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的灵魂,他散发出的光芒照彻了十九世纪的阴霾,也同样吸引着我的注意.在历代批评家的眼中,有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转变之前的,一个是转变之后的;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而在我眼中,只有一个托尔斯泰.这个托尔斯泰是一个完整的托尔斯泰,无论是他的立场还是他的观念,都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的.
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完整的托尔斯泰呢?他父母早逝,导致他对死亡是有一种很大的恐惧感,感到迷惘、苦闷,受到赌博、情欲和虚荣心的折磨,而至于他不得不在痛苦中不断地斗争.在高加索暂居的时间内,他创作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一个绅士的早晨》和《侵略》等文学作品,这些都是他在情绪挣扎中的感受创作出来的作品,尽管不是很出名.他的抒情小说《哥萨克》表达了一种很迷茫的心情:幸福,是牺牲自己而迎合别人吗?而牺牲自己是否愚蠢之极的事呢?这些问题在现在依然未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我的看法是:牺牲自己是为别人,而不是迎合别人.牺牲自己在帮到他人甚至大众社会时,有时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但即使是“无偿”,也不是愚蠢之极的事,至少不是愚蠢的:因为它使人获得了一种心灵的满足.
1853年11月,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托尔斯泰投入了这场战争,他希望神继续保佑他,并开始了写回忆录的第三部——《我的青年》.在整篇文章中,他用一种抽象,晦涩的语言分析他的一生.尽管枪林弹雨,书中也带有一种抒情的美.在战场上的两年时间,无数的人战死沙场,而基督教徒举着“爱与牺牲”的旗帜去庆祝对方战士的死亡.善与恶已经是分不清楚了.多么的令人迷失啊!我有一种看法:当举着善的旗帜去做恶的事时,是恶;当人们举着恶的旗帜去做恶的事时,当然是恶;举着恶的旗帜去做善的事,估计还没有;举着善的旗帜去做善的事,才是真正的善.
两年后,托尔斯泰回到了远离战火的圣彼得堡,重新回到上流社会中,与当时最有名的文学家在一起.但这些文学家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自己是人类的领袖.这里面还包括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在常人看来,如果了解到这一点,相信对这些所谓的“人类领袖”都会感到掘弃.我对这类文学家的文学作品不持有绝对批判的态度,但如果他们的人品确实如此,那就不必去恭维和崇拜了.
后来,他和那些文学圈子里的人分得越来越开甚至决裂.他说:“这些人的道德几乎都成问题,而且品格低下.他们还不如我在军营里见到的那些放荡不羁的人.可是令人感到可悲的是,这些人竟然还自以为非常高尚,非常伟大,他们竟然生活得如此快活,一点不知道耻辱.这让我感到厌恶.”确实如此,因为现在的某些人,比如陈水扁,自以为搞“台独”,很高尚,很伟大,“为台湾人的生活奋斗,为台湾的未来作出贡献”,还生活得很“快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无耻辱感.最近报纸上写:穿着囚服的陈水扁在镜头前嘻嘻哈哈摆pose,一点廉耻也没有,确实为世人所厌恶.
书中提到一种理论:“特权者不应该把他们的知识强加给民众.大学永远不可能培养出为社会谋福利的人,它要么只会生产出一些堕落的人,要么是一些社会权贵的顺从者,要么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者.要开启民众的思想,就要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然后,才能帮助他们满足这些需要.”这种观念我的看法是:大学有可能培养出为社会谋福利的人,但也可能生产出堕落的人,社会权贵的顺从者或不切实际的幻想者.而后半句我表示赞同,新文化运动就是一个例子.
《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托尔斯泰的不朽著作,虽然我还没有看,但从书中可以得出:他们都是穿越时空的不朽著作,是托尔斯泰超越个人狭小视线,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历史画面的标志物.
后来,托尔斯泰开始相信“信仰是生命的力量”,同时又认为“只有劳动人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生,才是真理的所在”.但再后来,他开始厌烦宗教礼节,对他们拥有的生杀大权感到憎恨和耻辱.对于这种所谓的信仰,他开始动摇了,后来还决裂了.我想如果我是托尔斯泰,我也会对这种看似神圣实质却并非如此的“东西”感到耻辱,决裂是迟早的事.现在,他已经冲破对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束缚,重新回到了理性.可是,理性到底又是什么呢?
我想,我们不能做托尔斯泰那种善变的人,但他对于文学、宗教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他的作品照耀了俄罗斯,照耀了十九世纪,甚至延续到现在.总而言之,托尔斯泰是文学史上的一位具有神秘色彩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集悲苦、光荣和坦诚于一身的人!
米开朗琪罗生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他是一个精神的贵族,也是个天才.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他的一生是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的.
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
他曾经说过:“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这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的困难我们都退却了,都放弃了,都选择了绕道而行,因为我们畏惧困难,害怕付出.在这时,就让我们想一想米开朗基罗吧:他的一生都在经受挫折,但他几乎奋斗了一生.困难与挫折并没有阻碍他前进的脚步,他的心中有神圣的向往,为了这个目标,他在不懈奋斗.
让我们学习他吧,从现在开始,不懈奋斗,不懈努力,在遇到挫折时勇敢面对,为我们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