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个人简介要全面一点的 有生平经历的也可以但不能混为一谈 生平经历越多越好今天问今天完 很可能成为最佳答案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35:14
李清照个人简介要全面一点的 有生平经历的也可以但不能混为一谈 生平经历越多越好今天问今天完 很可能成为最佳答案哦

李清照个人简介要全面一点的 有生平经历的也可以但不能混为一谈 生平经历越多越好今天问今天完 很可能成为最佳答案哦
李清照个人简介
要全面一点的
有生平经历的也可以
但不能混为一谈 生平经历越多越好
今天问今天完 很可能成为最佳答案哦

李清照个人简介要全面一点的 有生平经历的也可以但不能混为一谈 生平经历越多越好今天问今天完 很可能成为最佳答案哦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一带住过.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宋史?李格非传》)崇宁5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卷).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却被他婉言谢绝.做广信军通判时,他曾把一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出境.可见,他是一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礼记精义》16卷,《史传辨志》5卷.此外,还有《永洛城记》一卷,《洛阳名园记.》一卷等.《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19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特别是全书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含李格非对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评.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的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10余里,峰高90尺的万岁山.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的花园以供享乐.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阳名园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后四学士".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想却有所记载.他提出"诚著"二字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他鉴赏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一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她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亦善文,工词翰.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决不仅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在诗词创作方面,一定会给女儿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年青的时候不但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亦无不浏览.封建时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一般只能读些《女诫》、《烈女传》之类的书籍.而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因此,李清照在父母的带领下,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从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中吸取营养.从她的作品和文艺思想来看,她的确从父母、尤其是父亲那里有所继承.她的词作能够揭示内心的奥秘,她的诗篇能够涉及时政,而她的散文又是那样叙事精当,富于感情色彩.在各种文体里,无论写景、抒情、状物、叙事,都留有父亲的流风遗韵.所以,李清照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当优越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从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她那渊博的历史知识,卓异的文学禀赋,豪爽坚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