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地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和故事以及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9:39:35
有关土地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和故事以及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有关土地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和故事以及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有关土地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和故事以及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有关土地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和故事以及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土地指管理一个小地面的神.即“社神”.
  《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何休注:“社者,土地之主也.”
  《太平广记》卷三○八引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蔡荣》:“ 中牟县 三异乡 木工 蔡荣 者,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至长未常暂忘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除夕》:“又装 钟馗 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馀人.”《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下了马, 贾母 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见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便命住轿.” 吴组缃 《山洪》二六: “他们现在就是当方土地,你就不晓得去烧烧香?你就不晓得去钻钻?”参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八.
  历史掌故: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
  中国古代人们多把村口庙宇里的土地神称为“社神”,那么,社神这个名称如何得来?古代村落有大有小,多大的村落才可立庙祭拜土地神,土地神的管辖范围又有多大呢?   据古籍堪舆书记载: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因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所以中国人历来尊天而亲地奉祀土地.《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 《礼记》之《祭法》篇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汉书·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由此可见,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国先民因“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所以以社为单位立庙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
  地方民俗: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农历二月初二,农家户户都舂冬米粿,并用手捏成一块形状象圆饼一样,有大有小.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并备好牲醴、酒馔、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诚致祭于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神龛前,以祈福报功,求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合家平安.在当日或在三天内,家长携带儿男分别到所耕作的田片,在其田岸壁上压上几张福金纸,叫祭“田头土地”,以祈年冬好收成;同时,趁此告知下辈所属田产业份.俗话说:“吃了土地公粿,裤筒卷起起”.此日后,农民就着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农事活动.工商界的亦于二月初二奉祀福德正神,虔诚致祭,而且又在每年农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十六都做“牙”,其中二月初二为“头牙”,七月初二为“中牙”,腊月十六为“尾牙”.
  神话传说:
  1土地公生日
  传说土地公最忠厚老实,他常常看到三癞子吃鱼吃肉,而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一次,他便问三癞子“你怎么天天有鱼有肉吃?我连饭都没有吃.”三癞子说:“我呀,有个箍子,把箍子箍在头上,人就会头痛,他就会做好吃的给我吃.如果你要吃的,我就把这个箍子借给你用.”   土地公借了三癞子的箍子,三癞子并告诉他要箍那些骑马坐轿的人头上.一天土地公看见一个骑马的人,就把箍子箍到马头上,马立刻痛得要命,拼命往前奔.把个土地公累得要死,什么也没得吃.土地公把箍子取下来,把没有得到吃的情况告诉三癞子.三癞子说:“你不要箍在走的,要箍在没走的.”一天,土地公看见稻草扎的人形,他以为是没有走的人,就把箍子箍在稻草扎的人形头上,箍了几天也没有得到吃的,回来又对三癞子如实说了一遍.三癞子又告诉他:“你要箍会慢慢走的人.”一天,一个讨饭的人在路上慢慢走,土地公认为这次看准了,就把箍子箍到这个讨饭人的头上,谁知又箍错了,没有得到饭吃.本来讨饭人自己都没有饭吃,那有鱼肉给土地公吃!于是土地公把箍子还给三癞子.   老百姓认为土地公很老实,一年到头总没有什么吃,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煎荷包蛋送给土地公吃.并把每年这天定为土地公的生日.
  2.土地公与土地婆
  相比土地公,土地婆的出镜率就少得多了,并因为不是她面目可憎,事实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于她爱说实话.   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将土地公下放到凡间时,曾问他有什么希望.土地公很有头脑,一番话冠冕堂皇,犹如做政治报告,说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极大提高.土地婆听了之后却说:“这样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大家都富足了就没人愿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据说世间的贫富差别就由此而来.   当土地公下到凡间后,见到人们因为亲人去世而号啕痛苦,不由起了恻隐之心,想将死者复活,又被土地婆拦住:“生死乃因果轮回,不可随便更改.如果人人都长生不老,这世界岂不沦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两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视为“恶婆”,不给祭祀.
  3.
  含义
  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能生万物,养育人类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奉若神明.自古以来,人们以土地为“神”,尊土地为社神,民间称“土地公”.当今习俗雕塑或绘画土地公像,大多数是白发髯髯,右手拿着龙杖,左手执元宝,又称“老土地”,又称“后土”、社公.他既执掌土地行政,又兼理财务.我们常听到“赚土地公钱”、“土地公送钱”之类俗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以往人死后,上山挖墓地,要向山土地压纸钱租山,出殡行列中要抛撒纸钱——买路钱引行;进葬时,先以酒馔、金纸焚香奉献,以求佐理亡魂引渡安息之事务.可以说土地公集“地政、财政、德政”于一身,职责之重要可见一斑,古例列为“五祀”之一.   
  “五祀”者,“户、灶、中溜、门,行也”(《礼祀·曲下礼》中‘祭五祀’郑玄注).“祭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中溜)、门神、行神.民间所供奉的土地公,大概有两种:   
  ①庙、寺、祠、堂及工商农牧户等,都是供奉“福德正神”.   
  ②在坟墓边祭祀“后土”(山神土地总代表).   
  至于与社神相关之神为“稷神”.“稷神”即“五谷神”.土地神庙和五谷神庙在我国古代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物.“社稷”(社神、稷神)兴隆,指的是国家富强,康乐太平.人们常以“社稷”比做“江山”,语意即源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