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6:15:16
澳门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澳门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澳门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澳门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珠海市~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属于泥沙堆积而成的岛~但也有些地区为填海造陆的结果~
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同时亦带有温带气候的特性.春、夏季潮湿多雨,秋、冬季的相对湿度较低且雨量较少.台风季节为五月至十月,以七月至九月最为频密.

- -哪来的澳门省。。。

你去百度一下嘛!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等山脉,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 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 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于不断移山填海,半岛的面积也不断增加,差不多约有半数土地是填海造成的...

全部展开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等山脉,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 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 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于不断移山填海,半岛的面积也不断增加,差不多约有半数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岛的东西两岸地形各不相同,东岸面对大海,风浪较大,因海水侵蚀有不少海崖和海穴,西岸岸线较平直,面临内河,受西江影响沉积淤塞,南环海岸海水较深,堤岸迂回,东北部分地区早已填筑成地。
凼仔岛的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东北至西 南走向,并支配全岛丘陵呈起伏状。其中最高的是大凼山(鸡颈山),海拔159.1米。全岛原为大凼仔和小凼仔两个小岛组成,后因河海冲积被连 岛沙洲连接起来。凼仔岛的西北岸海水较浅。??
路环岛的地势为全澳最高,全岛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叠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环岛的最高点,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因为路环离华南海岸较远,堆积较凼仔稍缓,沿岸海水较深,北岸为峭崖,南部 西向海洋,海岬和海滩相间。
以下为澳门各山情况:
磨盘山
清代诗人丘逢甲一百多年前写的咏南环诗中所提到的磨盘山,即今日的岗顶。1900年,丘逢甲受广东政府派遣,往南洋一带调查侨民,并进行联络工作,曾经来澳,即在此居住。当时没有高楼大厦的阻隔,自岗顶俯瞰南湾波平如镜,夜间华灯璀璨如繁星闪耀,因此他动了诗兴,在《澳门杂诗》15首中,其中1首就是咏及这个景色的,载入《岭云海日楼诗抄》。原诗有注,注文是:“南环为胡贾聚居处,予所寓在磨盘山上,夜望灯火如繁星。”这首七绝是:“楼台金碧拥南环,灯火千门夜不关。满地烟花春似锦,三更人立磨盘山。”
北澳山
位于氹仔岛的北面。海拔64米。澳门的最高学府——澳门大学(原名东亚大学)坐落于山上。西麓海滨有一石崖,建有一座观音庙,故名观音岩。凯悦酒店位于其西南麓。
大氹山
位于氹仔岛东部,又名大谭山、鸡颈山。海拔159米。南面和北面分别是路氹连贯公路和友谊大桥的终点。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面填海修筑有澳门国际机场。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新址建于山的东坡。
大炮台山
位于澳门半岛中部。原名柿山,因为过去山上有很多柿树而得名。后来,山上建有大炮台而改为现名。海拔57.3米。山虽不高,但位居半岛中央,可以控制澳门半岛四面八方,形势险要,葡萄牙人于17世纪初即已在山上修建一座大炮台。炮台占地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至1626年(明天启六年)历时10年建成。过去一直是军事禁区,约30年前被辟为游览区。因为它是著名的古迹,又高踞于澳门半岛中央,可以纵览全澳,是游客必到之处。原设于此的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于1996年迁至氹仔。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在此建成。澳门另一著名古迹——大三巴牌坊就位于其东坡,牌坊原来是圣保禄教堂的石砌前壁。山势低矮,坡度和缓,四面山坡早已建满房屋。
岛连岛
在1919年的澳门地图上,氹仔仍然是分开的两个小岛,大氹岛在东,小氹岛在西。今天大趾山和小氹山之间的大片平地,当时仍为海水所淹。两个小岛相隔最窄处仅约百米左右,就在今天的凯悦酒店与新世纪酒店之间。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淤积加剧和人工填海,大氹、小氹便连成一体。所以,氹仔实际上是一个“岛连岛”。1969年人工修筑的一条海堤——路氹连贯公路把氹仔与路环两个海岛连成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岛连岛。路氹连贯公路西侧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完成后,两个离岛便连接成为名副其实的岛连岛。
东望洋山
斜亘于澳门半岛东部。因其横卧形似瑶琴,因此古称琴山。在20世纪20年代新口岸填海上程完成以前,其东南麓的陡崖直逼海滨,形成澳门半岛东部的屏障。
今天,山脚离海岸最远处已有两公里。山体狭长,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两公里多,明显分为两段。北段较高,主峰海拔91米,是澳门半岛最高峰。上有古炮台,1865年建成的远东第一座灯塔矗立其上,灯塔旁有建于1626年的圣母雪地殿小教堂。该山原为荒秃的山岗,100多年前遍植马尾松。山上绿树成荫,因此又被称为松山,是澳门半岛最大的绿化区(参见彩图插页第7页)。西北麓有泉水,建有二龙喉公园。南段较矮,又名若宪山,海拔只有40多米,顶部平缓,政府医院(仁伯爵医院,俗称山顶医院)就建在山上。1990年11月在北段修通了一条285米长的行车隧道(即松山隧道),大大方便了澳门半岛北部、西部同东南部的交通。
莲峰山
又名莲花山。山南有望厦村,故又名望厦山。位于澳门半岛北部。清同治年间(1862~1874)编修的《广东图说》称:“莲峰山,在(香山县)城东南一百三十五里大海中,有望厦汛。”一说,明时称澳门为莲岛,故此山则称为莲峰;另说,此山形似莲花而得名。山高62米,东近濠江,西临大海,南望澳门,北朝大陆,在莲花茎的尽头,突兀拔起,宛如花球,山又多奇石,千形百态,旧日山顶岩石,远望如观音端坐莲臂,其他岩石烘托如云,更像是莲花盛开。北麓有莲峰庙,南麓有观音古庙,均有几百年历史。东南麓有澳门电视台,山顶有古望厦炮台,现已废弃。1997年澳门市政厅在此建成望厦公园。现山下有澳门旅游学院及小型酒店。
妈阁山
位于澳门半岛的南端,因妈祖阁而得名。海拔73米。东、南、西三面临海,北接西望山上郁郁葱葱,环境优美。西南麓有古炮台改建成的圣地牙哥酒店。山的东麓和南麓建有不少背山面海的高级住宅。。
马交石
原为澳门半岛东北角离岸不远的突出于海中的一堆岩石。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黑沙环填海工程把它与澳门半岛连在一起,现已不复存在,位置大致在渔翁街东端。
马交石山
位于澳门半岛东北部。海拔49米。过去南、北均濒临海洋,像一小角突出于澳门半岛东北。西北与望厦山相望,西南连东望洋山,与它们围成两个海湾,前者较大,称为黑沙环(湾);后者较小,称为到狗环(湾)。经过多年的填海拓地,前者成了街道纵横的市区,后者则变为新口岸水塘的一部分。山上也有古炮台。山的东端是一处面积不大的游憩地,叫海角游云,原是浪拍崖边的海角,如今在此只能遥望海洋了。东北麓有一天后古庙(见马交石天后古庙)。其东北不远处,原有一堆突出于海中的石头,叫马交石,填海后已不复存在。
青洲山
位于澳门半岛西北部。海拔57米。原为孤悬于濠江中的一个小丘,江水环绕,风景幽美,绿树苍翠,故名青洲。昔日又称之为绿岛,“青洲烟雨”曾是“濠镜十景”之一。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在莲峰庙附近修筑一堤使之与澳门半岛相连。后来又陆续在山麓周围填海。
塔石塘山
位于路环岛的西部,又名叠石塘山。海拔171米。是路环岛的主峰,也是澳门地区的最高峰。西北坡有路环郊野公园,北麓有一石矿场。有公路通往山顶,建有山顶公园。山上于1998年建有19.99米高的妈祖石雕像。
西望洋山
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部。海拔62.7米。西临内港,东北隔南湾与东望洋山相望,南接妈阁山。有数百年历史的妈祖阁就坐落在山的西南麓,庙的后山坡上花岗岩石蛋地貌发育,有不少名人雅士题咏的石刻。山顶有建于1622年的圣母堂和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所以西望洋山俗称主教山。山上绿树婆娑,景色优美,有不少南欧建筑风格的别墅,是澳门的高级住宅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峰景酒店主体建筑就建在其东麓。
小氹山
位于氹仔岛西部,又名小谭山。海拔111米。北面是澳氹大桥的终点,面向大桥的山坡上有大型浮雕。山南大片填海地建有赛马场。新世纪酒店和菩提园在其东麓。
一粒米
位于氹仔岛东端离岸不远的一个小岛,面积很小。填海修建澳门国际机场时已将它与氹仔连在一起。

收起